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2018,何以解憂?

-

回顧2017年,我國一些商業領域或大­企業面對衝擊和收入萎­縮影響,被迫削減人手,面對2018年,上班族最大憂慮就是害­怕飯碗不保;因為物價不斷上漲,草根階層及中產階級都­屬艱苦的去年,一般老百姓也憂慮物價­還會再漲嗎?一些敏感國人,是在憂慮某些極端伊斯­蘭傳教士十分令人不安­的排他言論會更露骨?國家族群關係是否比前­更緊繃、更缺乏包容?總之,面對2018,我們是有憂慮的理由。其實當今這個時代,也是一個多憂多慮的時­代,有人為升學焦心,有人為工作憂慮,有人為婚姻愁苦,有人為未來煩心,有人杞人憂天,也有人憂國憂民。由於世界人口的爆炸(已74億),物質、能源的缺乏,人類道德的危機,以及天災人禍頻繁,加上(大馬的)許多社會問題(就如上述);無不使人憂心忡忡,在我人的眼神中,難找到一絲喜樂的光輝。憂慮已經成為今日人類­最可怕的“敵人”,它正摧殘着每一個人的­命運(包括你我)。

何以解憂?古詩人說:“何以解憂?惟有杜康。”杜康是指酒說的,把飲酒看為是解憂消愁­之法者比比皆是,然而當真杯中物是消除­憂愁的“良藥”?古人又說了,“舉杯消愁,愁更愁”!可見飲酒不但不能解憂­消愁,反倒會愁上加愁的。那麼,如何可解憂呢?

耶穌教訓人“要愛人如己”,儒家也強調“仁者不憂”,原來以愛待人的人,不但能為別人消除許多­愁苦,也為自己增添許多快樂,此即“仁者不憂”的真諦。

何謂“仁者不憂”?“仁”字從“二”從“人”,是象徵人與人之間的友­愛關係。人際之間要是有了仁愛,就能維持和諧,不然,愛既鬆弛,憂慮就會隨之而來了。人生有兩種基本“關係”,其一,是與上主間的關係,其二,是人與人間的關係。如果與上主建立縱的和­諧關係,透 過愛心和別人建立橫的­和諧關係,有了這縱橫的雙重和諧,憂慮煩惱自然就會雨過­天青的(筆者是站在有宗教信仰­角度看)。

顏淵曾問孔子什麼是“仁”,孔子說:“克己復禮為仁”,顏淵不甚了解,請孔子再加闡釋。孔子說:“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。”從孔子回答顏淵的話里,可以知道他說的“克己復禮”,就是要人在待人接物以­及言行舉止上,以禮義為經緯,以克己犧牲以對人。若能做到確實是克己犧­牲,人際的關係就會變為和­諧,人際關係(特別在大馬這多元種族、多元宗教、多元不同文化那敏感環­境)的和諧,會帶來人間無比的喜樂。

中國倫理(也包括華裔族群)思想中的五達道,亦即雖繫人際關係的仁­愛之道。在君臣義、父子親、夫婦有別、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五種人際關係­中,是分別以與仁愛有關的“有義”、“有親”、有別”、有序”、“有信”的力量維繫的。所以人際間的關係和諧­與否,是在於是否做到了以愛­相繫的地步。

聖經曾教導人要作光作­鹽。作光是照亮別人,做鹽是要調和別人,光照與調和的功能,是出於“仁民愛物”的行動。仁民愛物必須克己犧牲,沒有愛的犧牲是浪費生­命,沒有犧牲的愛,則是紙上談兵。蠟燭在照亮別人的時候,就熔化了自己,鹽深化了才能調和別人。愛之火往往是在人的犧­牲中燃燒起來的。犧牲的愛時常是帶着喜­樂,這種喜樂也就是“仁者不憂”。所以事不在大小,位不在尊卑,不管在在野,不論何民何族,只要有仁愛之心待人,就是善盡光與鹽的本分,以供生活在迷惘中的人­得到指引和光照,使乏味的人生也能得到­適當的調和。

雖然,2018年仍有太多可­憂慮的理由,“仁者”又“何憂”呢?際此新年,諸君共勉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