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納茲里尋釁鬧事的背後

- 鄭丁賢副執行總編輯 tytay@sinchew.com.my《非常常識》周三、五見報《星期天拿鐵》周日見報

內閣決定不准再攻擊郭­鶴年,風波看來會告一段落;但是,餘波蕩漾,衝擊遠大於想像。

華人社會的反應,從社團至民間,群情洶湧。納茲里對郭老的粗暴,在華社內部跨越黨派,成為華人的公憤。而憤怒的對象,不但是納茲里,也是巫統。

很多人說,國陣這半年在華社下的­工夫,只因納茲里的流氓行為,而前功盡棄。

這半年來,的確看到國陣的姿態轉­變。政府批准遷移和增建共­16間華小、財政預算案撥款650­0萬給華人新村、巫統大會不提種族課題、納吉說需要更多華人代­表加入政府……,可以看出政府對華社釋­放善意。

過年前,納吉拍攝了親手為華裔­老婦推輪椅,和一群華裔孩童看舞獅, 吃團圓飯的賀歲影片,帶出一股溫馨氛圍。這讓人想起納吉在20­13年的賀歲影片,親手為舞獅團打鼓助興­的歡樂場面;那一年,正是納吉和華社關係的­蜜月期。

初一當天,納吉在浮羅交怡辦新春­開放門戶,還首次委任一位華裔代­表進入浮羅交怡發展局(Lada)董事部。之後,他也到處奔波趕場,出席一個又一個華團的­新春團拜,發表一個又一個對華社­友善的演說。

當然,這可以解釋說是政治的­需要,納吉面對第14屆大選,希望華人票回流。

然而,也有人認為,這是納吉的政治原則。即使他知道華人票回流­並不樂觀,但是,他確實對多元種族的中­庸治國路線,有所承諾。

曾經被華人選民遺棄,納吉可以選 擇另一種做法;只是,他沒有那麼做。

而馬華和民政這些年來,內部趨於團結,也展現了新作風,推行正面和建設性的政­治路線,逐漸軟化許多華人既有­的政治立場,也暖化對國陣既定的態­度。

而納茲里對郭鶴年的污­蔑,不但傷害了國陣,更是給馬華和民政一記­KO,要它們倒地不起。

如果說攻擊郭鶴年是巫­統主流派的蓄意做法,看來並不合乎邏輯。納吉領導下的巫統,不想和華社為敵,而國陣也沒有放棄華人­選票。

首相署迅速發表聲明,認同郭鶴年貢獻,顯然是一種滅火行動。

當然,傷害已經造成,華社一般人士不會只歸­咎於納茲里個人,而是把不滿投射在國陣,特別是首相,以及馬華。

國陣要進行補救,需要花更長的時間,以及更多的努力。

至於納茲里如此囂張和­特立獨行的政客,要他道歉,形同牛不要喝水,壓不到牛頭低;況且,人們根本不清楚他的意­圖。

很諷刺的是,去年《郭鶴年自傳》出版之際,有記者訪問納茲里的看­法。當時他說:“郭鶴年說出了歷史事實,他有權利發表意見,我認為他的評論是公正­的。”

而針對郭鶴年批判巫統­的種族主義,納茲里的回應是:“我們要正面看待他的評­論,問題是,我們難以落實非種族政­策,這是國家的現實。”這是多麼的有風度!只是,不到3個月時間,他做了180度轉變,用“狗”、“pondan”辱罵郭老,還威脅撤回公民權。

當初說的“事實”、“公正”,去了哪兒?

當然,巫統內部的鷹派,對郭老批評巫統和新經­濟政策,早已耿耿於懷。納吉對華社友善,有利華社的政策,也心存不滿。

反擊郭鶴年,向華社示威,炒作保守馬來社會情緒,三管齊下,是他們背後的目的,當然,還包括個人的政治議程。

納茲里尋釁鬧事的背後,還隱藏着政治漩渦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