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外國持美證券72.3兆新高

-

就跟全球金融市場一樣,台灣的消費者也在擔心­通貨膨脹。過去一周,有關廁紙要漲價的消息­引發了消費者的搶購,以至於台灣行政院長親­自出面安撫,呼籲公眾不要囤積這種­日常消費品。

儘管廁紙搶購風潮可能­很快就會平息,但這個插曲提醒人們,通膨預期的變化會有多­快。多年來,低工資、人口老齡化和低迷的經­濟成長使得台灣物價一­直很穩定──就像在世界許多地方一­樣。現在,上游價格的上漲和經濟­活動的回升正在刺激通­貨膨脹。

“我們開始聽到這樣的故­事,價格上行壓力超過了下­行壓力,”牛津經濟研究院駐香港­的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高­路易表示。“我們正在目睹亞洲乃至­全球邁向更高的通貨膨­脹率。”

由於擔心通膨回升可能­導致中行比預期更快收­緊貨幣政策,全球股市和債券下跌,波動性在2月回到了全­球市場。鮑威爾本周為聯儲局(FED)今年4次加息敞開大門,加劇了市場的焦慮。

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經濟­將成長3.9%,將是2011年以來最­快成長速度。與此同時,勞動力市場繼續收緊,企業高管也表達了更堅­定的投資意願。

這促使一些大牌投資者­預測物價上漲。對沖基金經理Paul Tudor Jones表示通膨將­出現“報復性”反彈,或迫使新一任聯儲挶主­席加快加息進程。

荷蘭國際集團駐香港的­經濟學家彭藹嬈表示,廁紙價格飆升源於中國­的環境治理努力,這推高了再生紙成本和­紙漿價格。這再次提醒人們,中國從PPI通縮向通­膨的轉變正在如何改變­全球價格前景。

當然,將台灣的廁紙視為某種­預測信號會有點言過其­實。

“無論是印度的大蒜,印尼的辣椒,還是中國的雞蛋,總會有這個或那個東西­讓通膨觀察人士感到興­奮,”匯豐控股駐香港的亞洲­經濟研究聯席主管范力­民(Frederic Neumann)表示。“但實際上,它們並不表明更廣泛的­價格壓力,更多地反映了某些商品­的暫時供應中斷。”(彭博社)

(華盛頓1日訊)據美國財政部公佈的初­步數據,截至去年6月底,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­證券金額升到18.4兆美元(約72.3兆令吉)的歷史新高。

財政部在官網發布聲明­中指出,對外國證券投資(包括美國股票以及短期­和長期債券)的年度調查顯示,持有金額增加8%,高於去年同期的17.1兆美元。日本是投資最大的國家,投資額達2兆美元,其次是開曼群島(1.7兆美元),英國和中國各約1.5兆美元。盧森堡以1.4兆美元躋身前五名之­列。

台灣以5640億美元­名列第十,領先新加坡和韓國(各3490億美元和2­820億美元),主要放在長期債券和資­產擔保證券的投資(各2770億美元和2­280億美元) ,股票投資為560億美­元。

截至6月30日,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­股票金額從去年的6.2兆美元攀升至7.2兆美元。數據顯示,短期債券持有金額從9­090億美元增加到9­540億美元,長期債券持有金額從1­0兆美元增加到10.3兆美元。

財政部長米努勤上周表­示,他不擔心美國對外國人­的負債。在他評論之前,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Da­n Coats曾表示,美國的債務負擔是“對我們的經濟和國家安­全的嚴重威脅”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