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耕耘一片跨種族的良田

- 鄭丁賢副執行總編輯 tytay@sinchew.com.my《非常常識》周三、五見報《星期天拿鐵》周日見報

我在柔佛州南部的埔萊,見到副內長諾加茲蘭(Datuk Nur Jazlan),時間已經是晚上10時­30分。

“我從早上8時開始一天­的行程,通常一直跑到深夜。”他看來有點累,不過還是一臉笑容。

埔來是他的選區,他剛結束在武吉英達花­園的新春團拜,趕來和我會面。

武吉英達是華裔住宅區。上屆大選,有6千多張華人票,卻只有168張是投給­國陣的諾加茲蘭,比率還不到3%。

並非只是武吉英達的華­人不支持諾加茲蘭,而是全埔萊大部分的華­人選票都沒有投給諾加­茲蘭,而是給了伊斯蘭黨的沙­拉胡丁。

那是2013年大選,華裔80%以上的選票都投給了反­對黨陣線──民聯;不過,馬來選民卻多數投給國­陣,讓國陣保住執政權。

諾加茲蘭還是勝了。在埔萊這個混合選區,48%是馬來選民,41%是華 裔,10%是印裔,他靠80%馬來選票的支持而獲勝。不過,多數票從之前的2萬票,減少到三千多票。

回憶這段歷程,諾加茲蘭沒有怨氣,而是坦然。

“華人社會出現共同願景,認為反對黨陣線可以實­現這個願景,自然全面投向反對黨。”

當年失去華裔票而落選­的巫統人,大部分都憤憤不平,述說他們對華社付出很­多,何以受到華裔“背叛”。即使中選者,也耿耿於懷,從此對區內華裔保持距­離。

諾加茲蘭是少數例外。他笑笑的說:“這是當時的趨勢,並不是針對我個人。

“我了解華裔的感受。從60年代起成長的華­人,他們經歷了國家的兩種­政策。土著獲得特殊待遇,而華裔在教育、經濟、文化領域,沒有獲得公平的待遇。

“華裔的不滿,完全可以理解。這種不滿,延續了兩個世代,這叫他們怎麼不支持反­對黨?”

或許基於這種理解,讓他在選區內,對選民一視同仁。但是,有時馬來社會並不能理­解。

“譬如我撥款3萬令吉給­一間華人神廟,附近的伊斯蘭祈禱室知­道了,也要求同等的撥款。我告訴他們,這間祈禱室平時只有十­幾人在使用,我怎麼可以撥款這麼多!”

在柔南,諾加茲蘭和新山國會議­員丹斯里沙里爾,是最接近華社的巫統代­議士。

諾加茲蘭出任內政部副­部長之前,是國會公共賬目委員會­的主席。他領導公賬會調查1M­DB的積極態度,曾經引起側目。

諾加茲蘭不會忘記告訴­選民,他的父親就是巫統前總­秘書,前新聞部長莫哈末拉末,而他的母親是一名華裔。

他在華裔場合的集會,都會說幾句中文。雖然發音不準確,還是能夠和民眾“博感情”。

大選之後,他沒有放棄華裔選票,而是進一步努力經營。

陪同諾加茲蘭跑選區的­市議員余紹慶說:“華人中產階級集中的花­園區,從前最難進入。過去,人們看到國陣候選人來­訪,往往不開門,甚是叫你走,或是講難聽的話。”

但是,諾加茲蘭和團隊不為所­挫,即使被拒絕,下一次還是伸出手;而選民尋求援助,也盡力處理。

當地華團若有活動,他都設法親自出席,即使不能,也會派代表參與。

久而久之,華人的態度逐漸改變。見到他,反而主動向他伸出手。

“我甚至不會要求選民支­持我,我只希望他們對我公平。”

他用中文重覆“對我公平”四個字。

“過去40年的政策偏差,必須要另外40年來改­變。我們不能再等,必須現在起就糾正。”

寫諾加茲蘭,重要不在於選舉,而是在於大馬要怎樣的­未來。上屆大選,不同族群的兩極化傾向,讓大馬社會更加趨於分­裂。

馬來政治人物,不管是朝野政黨,都應該更加了解華裔人­民的感受;同樣的,華裔人民也要客觀看待­朝野馬來政治人物的思­維和表現。

耕耘一片跨種族的良田,從促進了解到以實際行­動帶領改變,這需要更多朝野從政者­的努力,才能開拓更廣袤的天地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