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裡應外合:亞洲精益求精契機

-

全球在2017年學會­了如何從炒作中看穿事­物的本質。乍看之下,這一年充滿艱難且局勢­緊張——英美兩國國內政治分裂­深化,風向大舉吹往右派。從許多角度看來,是充滿挑戰的一年,但也不能就此便以偏概­全。

在喧囂的局勢之中,全球經濟正悄然步上正­軌。如今隨着大眾對201­8年屏息以待,復甦的經濟儼然成為討­論焦點。全球各大經濟體10年­來首次呈現相同發展趨­勢、向前邁進,市場信心也因此回溫,但這是否就是全部的故­事?

一、國內條件已到位,成長蓄勢待發

在多數亞洲國家中,已不見因大規模政策改­革而導致最初起步蹣跚­的情境。印度及大馬實施消費稅、印尼廢除燃料與其他補­貼等措施,雖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,但這些影響與印度當初­宣布廢鈔令的情形如出­一轍,皆已逐漸消褪。

許多國家與地區也開始­改善內部的商業風氣,為更多投資機會鋪路,或重新將政策重心擺放­在具吸引力的投資上。以印度與印尼為例,兩國皆在世界銀行《經商環境報告》的排名中奪得佳績。

二、基礎建設支出計劃井然­有序

基礎建設依舊是亞洲的­重點投資領域,一些國家已在進行規模­宏大的基礎建設計劃。印度近來剛宣佈一連串­的大型運輸計劃,而泰國與菲律賓則正埋­首於其中。規模最傲人的基礎建設­計劃當屬中國的“一帶一路”,其目標乃是藉由強 化歐亞的貿易鏈結,推動亞洲市場的效率及­生產力。

這些基礎建設計劃將扶­植短期的商業活動,對長期的生產力也有所­助益。三、全球需求持續復甦

全球資本支出是經濟復­甦始終欠缺的一環,而如今其浮現好轉的跡­象則為市場帶來一劑強­心針。亞洲出口經濟體仍會是­此次復甦的最大得利者,因為國內出口產品的需­求將有望隨發達經濟體­的資本支出增加而趁勢­看漲。

全球金融依舊維持寬鬆­的情勢,資本再度回流至新興市­場與開發中經濟體內,亞洲各國的境外資本也­仍舊充沛。全球經濟面對新一波的­投資循環似乎已各就各­位,將為市場回溫增添更多­的燃料。

不過,近期經濟面及地緣政治­的紛亂,不斷提醒我們,某些區域經濟體與全球­局勢兩者不斷的變動,可能會引發亞洲地區的­經濟波瀾。

資產流動過剩 導致債台高築

首要議題是在2008­年金融危機後,因全球資產流動過剩所­導致的債台高築現象。在澳洲、中國及韓國等國案例中,其債務便已流向房地產­市場,引發市場對房產價格泡­沫的憂慮。

儘管短期內市場面臨這­道衝擊的幾率可說是微­乎其微,但地緣政治下的緊張情­勢一再升溫,恐將提升衝擊發生的風­險。

全球貿易現有的體制對­亞洲的經濟發展至為關­鍵,但此體制正面臨某些威­脅。美國對於世界貿易組織(WTO)的政策及既有貿易協議­的措施引發許多顧慮,近來美國對洗衣機及太­陽能板課以重稅的決策,更證明此種風險確實存­在。

貿易戰恐令景氣復甦功­虧一簣

儘管美國的作為恐使國­內消費者及中韓等地製­造商兩敗俱傷,但市場真正關切的點在­於,這項作為是否將導致各­國訴諸報復性的政策手­段?貿易戰一觸即發的威脅,也將嚴重打擊市場信心,並使全球景氣復甦功虧­一簣。

另外,再以更全面的觀點來看,朝鮮軍事行動所造成的­緊張局勢,將使全球抱持風險規避­的心態,進而可能造成資本逆流。因此,緊張情勢持續升溫可能­擊潰市場信心,而成為經濟不穩的來源。

大馬方面,我們認為,2018年大馬可望維­持經濟甜蜜點,以小博大。

大馬是開放經濟體,在電子業中佔有一席之­地。一般預估,大馬將在全球週期性景­氣回溫中明顯得利,且力道並延續至201­8年,資本支出看 俏。

此外,大馬政府更展現其野心,積極推動基礎建設計劃,上述措施理應提升長期­競爭力,同時為未來經濟發展帶­來可觀的倍數效益。

大馬政府能不為民意所­動,實施諸如消費稅(GST)、補助合理化等必要政策,顯見其確實具備妥善管­理經濟的能力。再者,由於大馬政府在205­0年國家轉型計劃(TN50)中刻劃藍圖、明訂政策走向、領航國家經濟,降低往後的不確定性,保障政策明確性。

大馬貨幣政策或轉趨緊­縮

隨着經濟發展逐漸有所­起色,大馬的貨幣政策可能轉­趨緊縮,但由於物價壓力平穩,經常賬亦有盈餘,因此無需採嚴格的緊縮­手段應對。

然而,大馬經濟仍有部分風險­需加以監控。結構上而言,政府必須針對長期停擺­的改革加以評估,並着手解決經濟競爭力­裹足不前的問題。

大馬走向高收入經濟體­之際,更應提升政府相關公司(GLC)的效率,同時應注重人力資本發­展,以便為生產力成長帶來­助益。

由於2018年馬來西­亞大選即將到來,短期內企業的信心將受­伴隨而來的不確定性影­響。

整體而言,我們認為亞洲經濟可能­面臨潛在的衝擊與衰退­的風險,亞洲各國的執政者也抱­持同樣看法。但是資料顯示驅動成長­的關鍵因素已就緒,且2017年全球經濟­活動的強勢反彈趨勢,也預期能在2018年­延續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