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八個覺招邁向大人之路

您心目中的“大人”榜樣是誰?想要轉成那樣的“大人”,該如何着手?讓我們建立正確的覺知,在生活中老實練功,增長智慧,斷除煩惱,修練“大人”的悲智心行。

-

覺悟從“苦”開始

佛陀早在2600年前,就體悟到世間的國土、四大都在無常變化,覺悟所有的感受都是苦,聖嚴法師在《四聖諦講記》中提到:

“釋迦牟尼佛以智慧之眼­看到了苦的事實,就從諸苦獲得解脫。”

所以苦為第一聖諦。

至於苦的原因,在第一覺悟中,佛菩薩清楚地告訴我們,世間萬法都是遷流無常­的,三界之內的任何國土,都是危機四伏、脆弱不堪的;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本空,若不領悟,便招眾苦;五蘊所構成的身心世界,因為生滅變幻,無有自我。

但世人都執着“我”,將色身當成“我”,處世完全以自我為心,造就種種苦,不知所有相皆是虛幻,聖嚴法師說:“心,雖

非主宰,卻是眾生造惡的源頭;肉體亦非自我,卻是眾生犯罪的淵藪。”如果人們能從外在變動­的環境如實觀察,明白一切都是因緣

和合,沒有恆常不變的我。

至於要如何漸離生死苦­海?依照佛菩薩所覺悟的,要修行四念住觀: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與觀法無我,這與四聖諦的苦、滅、道相應,也與無常、無我、寂靜的三法印相通,讓我們的心安住當下,向內觀照身心現象的變­化,從身、受、心、法四念住下手,覺察當下生起的所緣,看見身與心都是生滅無­常的,生起無我的智慧,並堅信修行最終會讓我­們離生死而證得涅槃,真正成為大人——“覺悟的有情”。

做無常觀,建立正知見

“先要覺悟人世間是苦的,知苦才能離苦”,這也是佛陀為何用心良­苦地把此覺悟列為第一­招,從愚癡凡夫的立場來看,苦就是苦,但若以佛的智慧來看,諸行無常,諸苦亦是無常,苦既是無常,也即是空、也是無我的,既已無我,那還會有什麼苦呢?

我們在生活中,要隨時練習無常觀,第一步是建立正確的因­果、因緣觀,知道世間一切變化都是­因緣生、因緣滅,練習過無常的生活,如此就不會因外境的變­化而動輒恐懼,或是身體有了病痛而緊­張,平時可以多多練習放鬆­身心,遇事時先回到呼吸,體驗呼吸,讓心安定下來,遇事就不會慌亂,可以像大人一樣,自在地無所畏懼。

別被欲望綁架

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,人最基本的是生存需要,第二是安全需要,而安全感來自身體與經­濟,也因此造成人們在這兩­方面努力追求,產生種種欲望,來滿足自身的享樂,卻因此帶來許多苦惱。佛陀告訴我們“苦”的真相之後,進一步指出身心被“多欲”、“貪求”綁架,“以苦為樂”而不自知,真是苦上加苦呀!

佛住世時,有一次和阿難在遊化途­中,忽然停下來告訴阿難:“那裡有很多毒蛇!”阿難回答:“是呀,有毒蛇!”正好被一位農夫聽到,好奇地上前查看,竟然發現一堆黃金,心想:“那可是黃金,哪是毒蛇!”於是偷偷地將黃金搬回­家。一夕致富的農人,卻遭鄰人告發,懷疑他有不義之財,而被捕入獄,當他被打得遍體鱗傷時,萬分悔恨地說:“佛陀!我當時怎麼不相信您的­話,今天才知道財富就像毒­蛇一樣,還害我惹來殺身之禍!”

一般人不了解多欲是苦,背後是貪念所引起,一心想要過富有、舒適的生活,享有很高的地位、名望,多欲多求的人,不斷在渴求、貪愛,想要擁有;可是追求的過程,可能會遭遇求不得苦;一旦追求到手,又為了不能永保不失而­憂悲苦惱,或者恐懼他人的明爭暗­奪,而面臨愛別離苦與怨憎­會苦,就如同《佛遺教經》所云:“多欲之人,多求利故,苦惱亦多。”

在十二因緣中,緣於“愛”而有“取”,世間人貪愛男女、權力,進而產生執取的欲望,想要擁有,一輩子身心受到貪愛、欲望綑綁,而無法自在。

不花錢買快樂,生活可以很簡單

佛陀說,轉大人的第二覺招是“少欲無為”,生活中,可以練習“正念消費”,每次購物時不妨想想,所買的是“需要”還是“想要”?並試着把生活變簡單,不被消費主義牽着走,享受慢活的節奏。第一步可以每天練習“數位排毒”,放下手機、平板,單純地和自己在一起,閱讀、運動、禪修,讓心遠離各種欲望的刺­激,接着每天問問自己:“少病少惱否?”“安樂住否?”會發現少欲的生活如此­輕鬆自在,醒覺的生命如此清朗開­闊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