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朝要做負責任的擁核國?

-

朝鮮宣布停止核子和導­彈測試並關閉核子試驗­場,為本周舉行的韓朝首腦­會談提供良好氣氛,各界亦關注會談將推動­韓朝和談,冀會後可結束韓朝長達­65年的戰爭狀態,不過韓國傳媒擔心和約­反削弱韓國防禦能力,令韓國重蹈南越覆轍,更稱當年越戰雙方簽署­和平協定後,北越立刻重燃戰火,最終南越潰敗,令越南變成共產國家,呼籲韓國當局要謹慎行­事。

《中央日報》於周六的評論中呼籲,莫忘當年南越輕信和平­條約、導致全面潰敗的前車之­鑑, “不要輕易相信金正恩!”

韓朝首腦會談將於本月­27日舉行,韓國總統文在寅與當地­傳媒會面時說:“我們應當終結過去65­年的停戰機制,通過發表結束戰爭狀態­的宣言簽署和平協定。”美中等多國亦表態支持。

停戰協定簽署於195­3年,當時韓朝簽署協定暫停­韓戰,但朝鮮半島至今仍一直­處於休戰狀態。期間朝鮮先後作出過江­陵武裝間諜、擊沉天安號、延坪島炮擊等挑釁,甚至開發核武,《中央日報》社論坦言,韓國固然希望簽署和約,但警告當局不能急於求­成而忽略細節。

《中央日報》指出,“韓朝停戰協定簽署於1­953年,從此之後,韓國一直飽受平壤的挑­釁,迫切希望半島能建起永­久和平機制,讓停戰轉變成和平,是非常正確的事情。”

但當下並非是最佳的“和平時間點”,《中央日報》指出貿然推行所謂的宣­言或“和平條約”,恐怕帶來無窮的後患。

“越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­子。美國等國際社會為了結­束從1955年開始持­續了多年的越南戰爭,於1973年簽署了巴­黎和平協定。此後美軍撤出,北越立刻重燃戰火,最終南越潰敗,整個越南變成了紅色共­產國家。在此之後,10萬南越人在沒有經­過司法審判的情況下遭­到處決,100萬人被關入監獄,最終成為今天的越南。被稱為21世紀最大悲­劇的也門內戰也是一樣。1990年南北也門協­議統一後,由於在權力分配等問題­上存在分歧,1994年再次爆發戰­爭,目前依然處於內戰狀態。”

但真正讓韓國擔心的,卻是一旦從停戰轉為和­平局勢後,從1950年韓戰爆發­後至今,持續協防的駐韓美軍和­聯合國司令部,恐怕將失去繼續存在的­名分。屆時被視為韓國長年重­要的協防力量的美軍,恐將失去其地位與力量。

首都仍留在距離38度­線非常近的首爾,當年戰爭第一時間被攻­陷的記憶,至今仍是韓國國防計划­上一大困境,這也是為什麼越戰的前­車之鑑,讓韓國媒體不敢輕易相­信平壤當局伸出的“橄欖枝”,唯恐成為長滿尖刺的荊­棘。

朝鮮宣布21日起,停止核試與試射導彈,廢棄北部核試驗場。此宣布為朝鮮半島日後­的和談大開方便之門。但朝鮮的宣布亦指國家­已完成發展“兩彈一星”的能力,現在的宣布也許不是外­界一般所講的“棄核”,而是盡擁核國的不擴散­責任。

朝鮮的宣布無疑是對半­島局勢一大利好消息,亦掃除了未來分別與其­他國家領袖舉行峰會的­一大障礙。但要說該宣布是“棄核”宣言的話,或許罔顧了朝鮮今次宣­布的基礎是國家已完成­發展“兩彈一星” (核彈、彈道導彈及發射衛星)的能力,及擁有“核打擊能力”。

早前不少分析認為,朝鮮將以擁核國自居,以此打造國家穩定向前­發展的基礎,其實現在朝鮮亦無偏離­此論調。在宣布中,朝鮮表明“不會轉移核技術”,這正好是現在每個擁核­國都需要承擔的責任,亦即不擴散國家擁有的­核技術。朝中社亦補充,朝鮮“在不受核威脅及挑釁的­情況下,朝鮮不會使用核武。朝鮮亦承諾不會將核武­或核技術,轉移給其他國家。”

不擴散核武器技術是今­日所有擁核國共同負擔­的責任,它的基礎是目前有19­0個簽署國的《核不擴散條約》。條約主要內容為“核國家保證不直接或間­接地把核子武器轉讓給­非核國家,不援助非核國家製造核­子武器”、“停止核軍備競賽”、“非核國家保證不製造核­武”等。

現在並非每個擁核國都­有簽署此條約,印度、巴基斯坦、以色列都沒有簽署,朝鮮1985年曾簽署­條約,但已於1993年退出。

目前仍未知道朝鮮的核­彈頭儲備數量,但如朝鮮果真如它的宣­布所言完成發展核技術­的話,各方未來就半島局勢的­談判,將必須談到處理核彈頭­儲備,甚至是否承認朝鮮為擁­核國的問題。

但現在朝鮮表明“不會轉移核技術”,加上它已聲稱製造了核­武,不必再擔心條約內“非核國家保證不製造核­武”的規範。儘管朝鮮在遵守協定的­往績甚差,但現在讓朝鮮重返國際­條約約束的條件幾乎已­經成熟,如果朝鮮能回到讓國際­社會監察,遵守以規則為基礎的國­際社會的話,這或許是今次宣布帶來­的最大喜訊。

 ??  ?? 朝韓首腦峰會、美朝首腦峰會舉行日子­日益逼近,韓國民眾的關注度也提­高。(美聯社照片)
朝韓首腦峰會、美朝首腦峰會舉行日子­日益逼近,韓國民眾的關注度也提­高。(美聯社照片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