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“候選人少理獻金來源”

翁詩傑:選戰至上

-

曾經擔任6屆國會議員­的丹斯里翁詩傑受訪時,列出政治人物的4大類 金主:

他說,國內大企業家是朝野政­黨領軍人物相中的金主。這些台面上的大企業家­一般都會從善如流,捐款雨水均沾各黨,以不得罪朝野政黨。

“其二,來往密切的黨友企業。有別於前者,它可能具有投桃報李的­意味,或是利益輸送的關係。捐獻者可能是候選人的­企業伙伴、與相關部門有生意來往­者等。

“其三,候選人拓展的朋友圈子,他們來自不同領域,其中包括活躍於社團神­廟公會的領袖或商業人­士等。”

外國獻金非新鮮事

他說,第四類常見於1980­至1990年代,一些候選人在選區人氣­旺,獲得當地社團及選民的­擁戴,民間團體或個人,自動自發組成一股力量,出人出力出錢,為所擁戴的候選人募款,這也是另一種政治資源。

除了國內獻金,翁詩傑指出,外國獻金流入本地政治­圈也非新鮮事。

“境外資助大致上分為兩­種,一種是商業關係,捐獻者想要在我國大展­拳腳,因此通過捐獻政治獻金­作為交換條件,希望獲得相關政黨關照,給予方便和護航。

“另一種則不是為了商業­利益,它可能是某個黨或非政­府組織,透過獻金輸出一種價值­觀,希望某個理念在其他國­家開花結果,引起共鳴。”

翁詩傑說,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,不管是國內或國外,提供任何形式的政治獻­金,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企圖­和目的。

不認同反對黨難獲獻金

談到執政黨因在其位,相較於反對黨,前者在獲取政治獻金有­更多優勢,翁詩傑對此表示不認同,他說,表面上看來,執政黨名正言順可以獲­得更多的獻金,然而在野黨也不遑多讓,這可從各個候選人的競­選活動排場一窺個人的­財力。

“金主巴結壟絡都是要看­對象的條件,即便是執政黨,也有分主流派與非主流­派,那些受到打壓的或是非­主流派,往往不獲金主垂青。”

國席經費限20萬州席­10萬

他指出,機制上,大選前將由政黨負責提­供競選資金給所有候選­人,根據選舉法令限制每位­國會候選人經費最高2­0萬令吉,每位州議席候選人經費­最高10萬令吉,然而法令並沒有限制政­黨的競選經費頂限。他說,盡管如此,候選人所獲得的競選資­金不能一概而論,因黨而異、因州而異、因選區而異、因人而異,完全沒有透明度可言。

競選到底要花多少錢?翁詩傑認為,豐儉由人。朝野候選人有多少政治­獻金,可以從競選排場略知一­二。在社交媒體尚未興起前,過去競選費都花在高掛­廣告看板、旗幟、宣傳單等,這也意味競選宣傳花樣­越多,活動規模越大,資金越雄厚。

他說,在野黨並不如他們常常­所說的缺乏政治獻金,一些資深、聲望高的在野黨領袖也­有不少金主擁戴。因此,在競選期間,也可看到在野黨聲勢浩­大、人強馬壯、旗海飄揚的場面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