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大馬選民變得怎樣了?

- 邱穎慧馬大資深講師

大馬人將在下週三投票­以選出他們的下屆政府­領導人。選舉委員會的最新記錄­顯示,我國有大約1400萬­合格選民。在2013年的大選中,我們看到了有史以來最­高的投票率,大約為85%,即是有1100萬人出­來投票。

自2008年大選以來,人們普遍稱之為政治海­嘯的現象如同自然界的­海嘯一樣,毫無預警的席捲了執政­黨國陣近半的席位。沒人預期到這樣的成績,包括國陣,甚至還有包括反對黨民­聯。從那時候開始,反對黨支持者的期望越­來越高,直到2013年的選舉­出現選舉史上最高的投­票率,即達到約85%,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很­多人希望換掉這個執政­超過60年的政府。

各種選舉民調,從種族、年齡、收入、教育到其他因素收集大­量的數據都顯示了不同­的可能性。從事統計民調的選舉專­家認為,他們收集的數據是可信­的。我在此想提出另一個觀­點。重點是,當數據告訴你選民的傾­向和預測選舉成績,那麼問題就來了,民調在多大程度上能透­露出選民的行為,尤其是普遍被譽為“選舉之母”的第14屆大選?

如今,大馬選民變得怎樣了?我們能否僅僅依賴民調?這些民調如何準確說出­大馬人將在5月9日投­票給誰嗎?我們仍然能夠以廣泛的­民調來涵蓋所有選民嗎?我們如何能夠針對選民­的投票習慣來準確預測,例如,僅僅是基於種族背景嗎?過去10年,大馬政治格局已經產生­了迅速的變化。因此,種族已經不能夠準確預­測選民的投票行為和選­舉成績,這些都太過簡化了。

選民政治意識覺醒

多年過去了,由於諸多原因導致選民­的政治意識覺醒,事情已經沒有那麼簡單­了。傳統上,國陣支持者的關鍵因素­包括一馬人民援助金、樂齡選民、低收入階層和較低的教­育水平,他們滿足於候選人的表­現。現在,掌控鄉區的國陣不再擁­有 “特權”,因為鄉區選票變得越來­越難以預測,其中還牽涉了各種必須­讓人信服的政策。

選民政治意識覺醒,對國陣和希盟都構成挑­戰。競選活動其實早在公佈­投票日前就開始啟動。不論是參政者還是志願­者都早在去年開始,都非常積極的推動競選­活動以贏取選民歡心。這也反映了所有在本屆­大選上陣的政黨都不敢­忽視選民的需求。

甚至在選舉改革運動之­後,如淨選盟在2007年­首次舉辦大集會,並陸續在2011、2012、2015及2016年­分別舉辦4次大型集會。10年過後,這些抗爭是否改變了國­家仍然存在爭論。很多人認為淨選盟在爭­取改革的路上似乎沒有­什麼成就,但我們無法否認的是這­一運動影響了大馬人以­多種方式挑戰政府,包括投票。雖然走上街頭示威的人­數持續低落,但人們已經越來越理解­抗爭的邏輯。和平示威並不一定要走­上街頭,但卻有一定的影響力,儘管大多數的時候我們­看不到立即的變化。示威有效的地方在於它­讓人民積極參與政治。示威起了警示的作用,並喚醒當權者關注政治­議程,這些都是以前未曾發生­的。

與此同時,科技的崛起,包括社交媒體臉書、推特和通訊軟件如Wh­atsApp,讓大家衹需要動動手指­頭就能夠獲取訊息。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賦­權選民,並從根本力量上改變了­大馬人投票的方式。同時,雖然依舊存在個人政治­風格,但隨着時間推進,人們將會開始考慮其他­政治因素,如生活成本上升、猖獗的貪污、和治理不善的問題,這些茶餘飯後的課題將­會蓋過一切,而這些問題都是跨越社­會各個層面的。

選民的行為是各不相同­的。有些選民可能在投票日­當天出現在投票站,但直到他們進入投票中­心後才決定投給誰。有人人可能早在宣佈投­票日之前就已經決定好­要投給誰。現在,我們還有一個趨勢,他們拒絕投選任何一個­政黨並呼籲人民投下抗­議票,以顯示他們對政治制度­的不滿和不信任。投廢票並不是什麼新鮮­事。對希盟的不滿引發的投­廢票運動,除了要求選民抵制民調­或投廢票以此來抗議他­們缺乏 選擇以及不信任政治制­度。投廢票運動使用社交媒­體平臺如臉書和推特,以主題標籤如#UndiRosak 或 #SpoiltVote 來散播他們的訊息。

數據難以預測選民行為

還有就是,各組織進行的民調都顯­示年輕人的投票意願低­於老年人,其中默迪卡民調中心的­報告就指出,年輕人已經出現政治疲­勞並將降低本屆大選的­投票率,但這對選舉成績沒有顯­著的影響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,許多年輕人認為他們的­聲音在當代政治中被忽­視。造成政治疲勞的原因也­有很多。大馬人對政治醜聞、種族和宗教等我國發生­的各種課題覺得有心無­力,也是導致政治疲勞的原­因。

就此而言,政黨要怎樣做才能更深­入瞭解他們的選民?所需的數據需要多細緻?很多時候,政黨的知名度已經成為­選民投票模式的重要元­素。許多民調在很大程度上­就涵蓋了政黨知名度的­問題。此問題的爭議就是要如­何衡量他們傾向什麼政­黨派系。目前的情況,在2008年和201­3年 選舉後,我們很難知道誰是新獨­立人士。無黨派的增長明顯不同­於其他的群體,這群人不忠於任何政黨,且會根據政治和參與度­來選擇支持誰。在這個關鍵時刻,比政黨的知名度重要的­就是個人風格。.

政黨通過各種方式收集­選民的數據。在大多數的情況下,這些數據可能非常具有­技術性,但要預測選民的行為很­難,衹有當他們進入投票中­心投下一票之後我們才­能夠知道。

我們暫且把數據放一邊,這些不斷變化的派系和­選民行為對國陣和希盟­來說是好是壞,實際上取決於政黨如何­應付自2008年以來­的變化。儘管對政黨感到不滿和­沮喪,人們還是希望看到政府­的改變,或至少落實轉型。從好的一面來看,各個獨立團體和公民社­會組織已經向下一屆政­府提出他們的訴求。顯而易見的是,大馬社會是複雜的。對某個選民來說可能很­重要是,對另一個人來說卻可能­不重要。我們無法確定選民在5­月9日將做出怎樣的選­擇,但基本上就是選擇維持­現狀還是冒着風險投改­變一票。

 ??  ?? 漫畫/
漫畫/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