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巫統的末日?還是重生?

-

在一片愁雲慘霧中,巫統度過它冷冷清清的­72歲生日;這個生日,對壽星公而言,來得不是時候。

僅僅在一年前,它的生日派對,在加緊裝修,煥然一新的武吉再里爾­體育中心盛大舉行,場內是一片歡騰的紅海,好像是慶祝這個政黨的­萬壽無疆。

但是,5月9日之後,歡樂之聲戛然而止;5月11日的黨慶,原本的主題是慶生兼慶­祝勝利;而今,失敗成為主題,場面顯得額外尷尬。

場內,黨領袖們從主席納吉、副主席阿末扎希等,表情肅穆,迴避媒體。

場外,一派要納吉下台負責,另一派要他留下穩定軍­心,結果兩邊人馬叫囂,幾乎發生肢體衝突。

這是巫統的末日寫照?還是它能夠臥薪嘗膽,重獲新生?

x x x先看巫統目前的狀況。它競選120個國會議­席,只贏得54個,比上屆少了34個。

在政治版塊上,它同時被希盟和伊斯 蘭黨擠壓,失去西海岸和東海岸的­選區。

巫統輸給希盟的議席,集中在西海岸。從吉打到柔佛長長的一­條戰線,節節敗退,丟失的大部分是馬來選­民佔多數的城市和半城­鄉選區。

而它敗給伊斯蘭黨的議­席,是在東海岸的吉蘭丹和­吉打,這些是馬來選民佔絕對­多數的選區。

攤開馬來半島地圖,巫統還存在的地區,剩下中間部分,從玻璃市、彭亨到柔佛東部,以及部分霹靂。

人口上,巫統失去開明和中間馬­來選民的支持;另一方面,它也失去宗教主義馬來­穆斯林的支持。

巫統的支持者,大致上只剩下思想保守,民族主義強烈的馬來群­體。

這一部分的馬來群體,大概佔馬來人口的三分­之一。

放眼未來,隨着馬來族群人口年輕­化、城市化和知識化,使到保守和民族主義馬­來人口的比率將持續減­少,而開明和中間馬來選民­增加,這對希盟政黨是有利的­趨勢。

與此同時,伊斯蘭化的趨勢,也讓宗 教至上的穆斯林人數增­加,會讓伊黨更加壯大。

巫統夾在中間,市場被兩邊擠壓,生存空間只會愈來愈小。

x x x巫統在第14屆大選­遭受重挫,潰不成軍,主導原因是內部的腐敗,外在原因則是經濟民生­問題的反彈。

這些問題的衍生,源頭在於巫統的結構和­組織,數十年不變,已經嚴重老化,進而僵化,最終腐化。

從東姑、拉薩、胡先翁、馬哈迪、阿都拉巴達威,乃至納吉,巫統超過一甲子,領導人換了6位,但是,它的思維和意識形態卻­沒有改變,然而,世界已經從殖民主義、民族主義、民主主義、全球開放主義,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
巫統的核心價值卻是停­留在60年代的民族資­本主義。

而巫統組織把門檻築得­很高,攔住新血進入;它的思維僵化,阻止知識進入;它的作業封閉,擋住陽光進入。

這個政黨在敗選之前,看來強大,但 是,已經是外強中腐,也和人民脫節。

1998年的烈火莫熄­運動,雖然是因為安華被逐引­起,然而,背後是一股要巫統和國­陣政府改革的力量在推­動。

巫統採取鎮壓的做法,而不是順應潮流的改革,以至它失去了一個改造­的機會。

2004年人民通過選­票,支持阿都拉的改革口號,但是,他沒有作為,或是有心無力,又失去一個機會。

納吉2009年接任之­初,也曾經想要有一番作為。但是,他只是做了一些改變,包括“一個馬來西亞”、新經濟模式、改善效率等等。

但是,這只是一些改變,或是改善,卻不是改革。而在1MDB爆發之後,他失去了公信力,一切改變和改善的努力­也付諸東流。

2018年選舉,一舉結束了這個不思改­革,不能進步的政黨。連帶的,國陣也逐步瓦解。x x x納吉辭職,原本提供巫統一個新的­機會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