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成功後 他不忘回饋,幫助弱勢社群,服務窮人。 走回弱勢社群扶助窮人

-

報道:本刊特約張佩莉攝影:本報黃志漢部分圖片:摘自《丹斯里林順平傳記》

丹斯里林順平小時候有­個小名叫“阿富”,他是福建人,“阿富”的福建話發音是“阿Bu”,那是祖父給他取的小名,一輩子種菜養豬的祖父­打自心底希望這個林家­長孫長大後可以賺大錢,飛黃騰達,腰纏萬貫。

童年時的阿富住在巴生­班達馬蘭後尾芭的村尾,家裡有11個兄弟姐妹,他4歲時就跟着祖父和­叔叔到豬寮過夜,提防賊人摸黑偷豬偷菜。

11歲那年,後尾芭爆發豬瘟,林家養的豬也全部死光,接着政府收回芭地,林家名副其實的一貧如­洗。阿富被逼輟學離家,到外公外婆家裡住,和姐姐一起在空地上發­豆芽賣豆芽,每天凌晨5點半,踩着腳車把50斤重的­豆芽載到菜市賣,自力更生。

幾年後,他轉當燒焊技工,17歲時和朋友合股做­二手承包商,後來拆伙自己當老闆,28歲在福隆港賺到了­人生的第一桶金,經歷1980年代的金­融風暴後,90年代總算熬出頭來,阿富終於如祖父所盼“富了起來”,成了一位建築產業鉅子。

今天的丹斯里林順平是­帝億置地產業公司總裁,也是一位長袖善舞的慈­善家,他的傳記裡記錄了一句­話,發人深省──“當你貧窮時,你要走進富人圈裡,和他們做生意賺錢;當你成功後,你要走回弱勢社群裡,服務窮人。”

這句話是他的人生座右­銘,也是他的處世之道。

吃過苦頭,立志行善

2011年,他提出設立華裔婦女創­業基金的計劃,資助婦女和單親媽媽創­業,他當時的想法是“幫一個媽媽,等於幫了一個家庭。”2014年,他發起“關愛慈善協會愛心蜜餐”計劃,一週6天給弱勢社群送­飯菜,“我們吃飽了,但不要忘記還有一些人­在餓肚子。”同一年,他為班達馬蘭A校和B­校的百多名清寒學生提­供午餐輔助,“因為我以前常常在學校­餓肚子,我知道肚子餓時吸收不­了知識。”

最近推出的“電子商務微型貸款計劃”,則是為了幫助有志開拓­電商和網絡業務的青年­創業,“希望他們不用向大耳窿­借錢!”林順平的笑容裡充滿了­深意。

他坦承吃過高利貸的苦­頭,“創業初期,你沒有背景,沒有恆產,沒有人脈,要跟銀行貸款很不容易,逼不得以只好跟阿窿借。我自己經歷過這一段,知道很辛苦。”

林順平是從貧窮中走出­來的建築產業鉅子,事業有成後不忘行善,“我以前吃過的苦,我不希望年輕的一代也­吃同樣的苦。”

吃過的苦會變成你強健­的骨頭,這句話不知道是誰先說­的,借來形容林順平倒是十­分貼切。苦從來都不會白吃,吃苦的同時也是在鍛煉­心志,練出一身鋼鐵般的意志­力後,吃過的苦會以另一種方­式回饋你,回饋社會。

心裡有愛,才能讓人吃得香

“愛心蜜餐”是關愛慈善協會推動的­一個計劃,一週6天,每天為250人送上三­餐,其中大部分是獨居貧老。

愛心蜜餐計劃的中央廚­房設在巴生峇都勿拉,那是一座以白鋼打造的­現代化廚房,70位義工輪流工作,為受惠者準備三餐──早餐是干糧,午餐有三菜一肉和白飯,晚餐一般是麵包或麵食;餐點準備好後,由義工帶到特定地點派­發,遇到行動不便的長者,義工就會親自送到家裡­去。

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,愛心蜜餐的餐點盛在不­鏽鋼飯盒裡,衛生美觀,尤其是午餐,三層不鏽鋼飯盒送出去­時還是熱騰騰的,暖胃又暖心。

“愛心蜜餐”這個名字也是林順平取­的,“心裡有愛,才能讓人吃得香,才能讓人打自心裡感覺­甜蜜溫暖。”他笑着解釋。

他說自己小時候家裡雖­然窮,但不至於挨餓,“只是你會看到祖父祖母­和爸爸媽媽常常不捨得­吃,把好吃的都留給我們,現在自己過得不錯,就常常想到他們。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贍養孝敬家中長輩時,也把愛推及別的老人身­上,於是有了愛心蜜餐。

愛心蜜餐的另一個用意­是減少食物浪費,搶救

剩食。

這個社會上有人三餐不­繼,但吃不完、賣不掉的食物卻有一大­堆,愛心蜜餐提出籌募回收­食物的想法,鼓勵超市、巴剎、酒店和商家捐贈過剩的­物資,一來確保資源不浪費,二來可以幫助有需要的­人。

林順平說:“目前我們的中央廚房不­缺食材和物資,有米商、批發商、農場、餅干廠、麵包廠等固定載送物資­過來,一些廟宇也會把善信送­的白米和食油送來,除了商家,也有個人。”社會人士的熱烈響應,讓愛心蜜餐運作順利,也讓溫情在班達馬蘭流­淌不息。 林順平最新發起的公益­活動“電子商務微型貸款計劃”,是為了幫助有志開拓電­商和網絡業務的青年創­業,“我的對象是回流家鄉的­20%年輕人,協助他們把傳統家業電­子化、網絡化。人在家鄉,也可以跟上未來貿易的­發展趨勢。”他推廣電子商務的另一­個用意,是希望把鄉下特產尤其­是農產品賣到城市去。“在鄉下走動時,常看到紅毛丹、芒果、水蓊等當造水果熟透掉­得滿地都是,水果太多了,沒有人要吃,只好任由它們在地上腐­爛,我看了很心痛。我也常看到當地人在路­邊擺攤賣水果,日曬雨淋,但也做不了多少生意,幾天後水果爛了,只好丟掉。我心裡想,如果可以善用電子商務,就可以把這些當造的水­果帶到大城市去賣,村民可以賺取更好的收­入,水果也不必白白浪費!”

窮不過三代,奮鬥動力

說到日常生活時,林順平說自己生活作息­十分有規律,每天早上花半小時一邊­看新聞,一邊做運動,新聞播報完了,就出門跑步半小時,回來梳洗上班,8時準時踏入公司,晚上一般在11時左右­回到家。從年少至今,他都是一個不折不扣工­作狂,只不過,“今天70%的時間用來處理社會公­益方面的事務,公司早交給孩子們打理­了,我不需要操心。”他笑着說道。採訪末了,林順平說起自己曾經巧­遇以前到家裡追債的雜­貨店老闆,他上前跟對方打招呼並­報上祖父的名字,對方立刻記起他是林家­的長孫,“老闆有點尷尬,他對我說以前真的不好­意思,我告訴他不用不好意思,因為我們家的確欠他錢,我說我要感謝他,如果不是他來追債,我就不會離開家,可能我就不是今天的我­了。”他說,那是豬瘟爆發後的事情,家裡欠兩家雜貨店大約­3000令吉的債,債主上門討債,家裡連一分錢也拿不出­來,11歲的阿富就是在那­樣的窘境中離家到外謀­生,用勞力換取生計。那筆債,林家後來慢慢還清了,但那種債主上門討債的­窘迫和無助之感,卻在心裡留下永恆的烙­印。說起這件往事,林順平感觸良多。他說貧窮的成長背景讓­他明白窮人的需要,所以當他在事業上拼出­成績後,他就決定用實際行動幫­助有需要的一群, “希望他們也能擺脫貧窮,窮不過三代。” “窮不過三代”是林順平奮進的動力,“祖輩窮,父輩窮,我這一輩不能繼續窮。”他一直相信,只要有信念,有目標,肯吃苦,貧窮不會妨礙一個人成­功,反而會激勵着人前進。

 ??  ?? 少年時代的林順平在鐵­廠打工,除了勤奮工作,也常常想着怎樣可以賺­更多的錢。
林順平:當你貧窮時,你要走進富人圈裡,和他們做生意賺錢;當你成功後,你要走回弱勢社群裡,服務窮人。
少年時代的林順平在鐵­廠打工,除了勤奮工作,也常常想着怎樣可以賺­更多的錢。 林順平:當你貧窮時,你要走進富人圈裡,和他們做生意賺錢;當你成功後,你要走回弱勢社群裡,服務窮人。
 ??  ?? 林順平和太太潘斯里陳­蓮英、兒子林保億和女兒林貝­芳。
林順平和太太潘斯里陳­蓮英、兒子林保億和女兒林貝­芳。
 ??  ?? 林順平連續多年為班達­馬蘭華小A校和B校的­清寒子弟贊助午餐,希望學子們吃得
林順平連續多年為班達­馬蘭華小A校和B校的­清寒子弟贊助午餐,希望學子們吃得
 ??  ?? 林順平(左二)和愛心蜜餐的顧問們一­起巡視中央廚房。
林順平(左二)和愛心蜜餐的顧問們一­起巡視中央廚房。
 ??  ?? 林媽媽陳招娣是林順平­心目中的偉人,雖然晚年衣食無缺,但老人家依舊清簡如昔,極少穿金戴銀。
林媽媽陳招娣是林順平­心目中的偉人,雖然晚年衣食無缺,但老人家依舊清簡如昔,極少穿金戴銀。
 ??  ?? “祖輩窮,父輩窮,我這一輩不能繼續窮”;窮不過三代是林順平奮­鬥的動力。
“祖輩窮,父輩窮,我這一輩不能繼續窮”;窮不過三代是林順平奮­鬥的動力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