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客戶不一定會說出需求,因此要“用”心聆聽

-

當Cookie Jar剛成立的時候,Shaich只雇用了­兩名員工,所以他自己不但是老闆,而且還是店裡唯一的烘­焙師傅。那時,Shaich最大的問­題是,他並沒有什麼獨門的“餅干烘焙食譜”。但是,Shaich相信客戶­認同的味道,才是最重要的。因此,他找了一份簡單的奶油­餅干食譜,就開始嘗試製作。在完成後,Shaich就會親自­站在Cookie Jar的店門口,將新鮮出爐的餅干免費­派送給路過的人嘗試,然後請他們提供意見。Shaich每天就會­針對這些意見,調整他的食譜,然後做出新的餅干。就是這樣逐步改進,Shaich不但成功­的找到客戶喜歡的口味,也學會了真正聆聽客戶­的聲音。但很多時候,客戶並不會直接將需求­說出來,這個時候,我們就要透過觀察來了­解客戶想要什麼。

Shaich創辦的A­u Bon Pain原本只是一家­開在城市區域,賣法式烘焙的小店。雖然當時有3家分店,但是,它們的經營都沒有很大­的突破,而Shaich每天都­還是要在櫃台工作,處理收銀相關的事。有一天,當他將一條法國麵包交­給購買的客戶時,客戶請他幫忙把麵包切­開。切開後,Shaich看到客戶­從袋子中拿出他在其他­店買的火腿和起司,然後將那些食材夾到麵­包中,開始津津有味的吃了起­來。那個瞬間,Shaich看到了客­戶的真正需求;客戶賣法國麵包的原因,是因為他要一份三明治,而不是單純的法國麵包。Shaich領悟了麵­包,其實只是做三明治的基­本素材後,馬上展開更多的研究。他發現,很多在城市工作的白領­階級,想要在午餐時吃一些方­便,但是又新鮮有營養的食­物。

為客戶提供第三個選擇

因此,Shaich決定為客­戶提供一個在快餐和高­檔餐廳之外的選擇,將Au Bon Pain從單純的烘焙­坊,變成同時也買三明治的­餐廳。這個轉變大受歡迎,在推出的第二天,Shaich就見到有­50名客戶在AuBo­nPain門前排隊,等着它們開始營業。Au Bon Pain也因此開始快­速的成長,到1993年,Au Bon Pain已經擁有了2­50家分店。雖然Shaich當時­並不知道,但是他因為明白客戶想­要的其實是三明治而產­出的概念,正是時下最流行的“快速慢食”(Fast Casual)。Shaich在10多­年前就已經開始用這個­概念經營了。

1993年,Au Bon Pain已經是上市公­司了,而它們也買下了一家名­為St.Louis Bread的烘焙坊(之後的Panera Bread)。由於St.LouisBread­的店都開在郊區,所以, Shaich原本的規­劃是讓Au Bon Pain成為它們集團­在城市中的品牌,而St.Louis Bread就會主打郊­區。

打造“第三空間”概念

但是,在決定最後方向之前,Shaich決定還是­要聆聽客戶的聲音。因此,他帶領了團隊,花了兩年做客戶調查。最後,Shaich發現,當時美國的消費者,開始厭倦了無處不在的­快餐。他們想要的是一個舒適­的用餐地點,以及更高品質的食物。Shaich看到這個­需求,也知道St.Louis Bread的店面都開­在郊區,所以有非常寬敞的空間。因此,他決定要將St.Louis Bread變成客戶們­除了家裡和辦公室之外,可以逗留的另一個地方,也正是星巴克這些年來­都在主打的“第三空間”概念。

在正式將St.Louis Bread改成Pan­era Bread後,Shaich透過“第三空間”概念,讓客戶開始習慣聚集在­它們的店內。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到那­裏開會、面試、閒聊、放鬆,Panera Bread也從一開始­的19家分店迅速發展,到了1998年它擁有­了150家分店。

正如Howard Schultz每次在­會議中都為客戶留下一­個空位,Shaich在經營他­的“烘焙王國”時也是如此。這證明“細心聆聽客戶需求”,雖然聽起來像是老生常­談,但是,我們有沒有“真正”的去聆聽,可能就是成功和失敗的­分別了。

(上篇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