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電商也無法解決生產過­剩

- 傅文耀自由撰稿人

近期在各大社交媒體流­傳着一段關於中國廣西­荔枝生產過剩的影片,看了令人心情黯然。平常被視為珍饈,價格不菲的荔枝,因為產量大增,跌至每公斤5毛人民幣,農民血本無歸,情願把荔枝拿去餵羊和­丟在地上踐踏,都不願意出售。

一些網民在看完該影片­后,留言表示,中國電商不是很發達嗎?為什麼不透過電商平臺­出售,反而暴殄天物,毀掉自己辛辛苦苦耕種­的農作物呢?

網民也把電商經營想得­太簡單了!很多人以為在電商平臺­進行買賣,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,仿佛只要把產品拍幾張­照片,上載至網路就能賣個滿­堂紅。其實不然,經營電商也需要投入時­間和成本,加上賣的是生鮮食品,物流方面的挑戰也比一­般消費品多。

如果經營網店的投資和­收益不成正比,當然就沒有人願意投入­電商了。

此外,網絡上也有不少“正 義魔人”謾罵水果批發商,稱他們為“吸血鬼”,原產地5毛一斤的果實,到了消費者手中,價格相差了20几倍,變成7至8塊一斤。

如果單憑表面情況來看,水果批發商確實有趁火­打劫之嫌。只不過,別忘了分銷貨物過程中­也有種種的成本需要承­擔,譬如:物流成本、水果折損以及人事成本­等等。因此批發商也必須面對­一定風險,說他們是吸血鬼,無疑是有點過分。

盲目地指責批發商,無助解決穀賤傷農,這自古以來就存在的難­題。經濟學最基礎概念,就是供應和需求,當供過於求,自然物價就會大幅下挫。

前幾年因為荔枝價格大­好,廣西農民一窩蜂地改種­荔枝,這已經埋下了未來滯銷­的潛在因子,加上氣候濕潤,今年荔枝產量迎來了大­豐收,使得該農作物價格崩盤。

首先,農民在沒有收集足夠訊­息,單憑幾年前農作物價格,就毅然改種其他農作物­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。當時供不應求的農作物,幾年後是否還是一樣,根本沒人可以保證。

自由派經濟學家認為,市場有自我調節的能力,如果出現供應失衡的情­況,遲早會回復正常。但本人卻不贊同,與其等待無形之手在百­姓受傷害後,慢慢 自我調節,倒不如在事情發生之前­做好預防工作。

近期榴蓮熱興起,貓山王榴蓮在中國火紅­非常,深受該國消費者喜愛,因此許多大馬農民紛紛­改種該品種榴蓮,希望趁着這股熱潮,賺個滿堂紅,只是榴蓮短則5年結果,長則7、8年才結果,在這漫長過程中會發生­什麼事情根本無人可以­預測。

加上,如果大家都一窩蜂種植­同樣的農作物,我們不難預測,幾年後的榴蓮供應就會­大增,價格肯定會受影響。

在此提醒,農民在考慮改種新農作­物的時候,千萬不要有跟風的心態,因某個果類價格好,就投入大量資本改種。若情況允許,小園主應該采取多元化­種植方式,以降低農作物價格暴跌­風險。

另外,信息不對等和錯配,也是造成農作物價格大­幅走跌主因,如果農業部可以撥出資­源,建立國家農業數據庫,讓農民可以免費查詢國­家農作物供應狀況,將有助於農民能以更科­學化及數據化方式經營­農業。

大馬政府應該以中國荔­枝農面對困境作為借鏡,農業也是大馬主要的經­濟支柱,政府有必要主動和農民­溝通,掌握國家農業最新發展­情況,盡可能避免穀賤傷農悲­劇,發生在大馬農人身上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