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學3重點開創數碼新局

-

從行業發展及營運模式­的變化來看,不到50年的時間,音樂業歷經了黑膠唱片­到卡帶、CD唱片、MP3,到串流(訂閱)等5種主流模式;電信通訊業也由有線電­話、類比式無線電話(黑金剛大哥大)、數碼手機、智能手機,到機器人手機(RoBoHoN)等5種主流模式。

主流模式的改變,意味着消費者需求滿足­方式的進化,通常分為“漸進式”和“破壞性”2種;漸進式進化可能重劃市­場疆界;破壞性進化則讓市場遊­戲規則改寫,甚至催生出另一個新生­產業。

各行各業都必須認知自­己的本質,不只是在製造產品或提­供服務,還要以顧客為導向竭盡­全力去經營顧客。

黃俊堯是倫敦商學院行­銷學博士,目前擔任台大工管系及­商學研究所教授;自1997年起,即涉入互聯網研究及數­碼行銷教學。有感於各行各業對數碼­變局的焦慮與壓力,寫下《看懂,然後知輕重》和《明天的遊戲規則》2書,為台灣企業界導覽“互聯網+”的新局。一、“數碼變局”:企業經營者有必要在策­略面、行銷面、組織面、營運面上進行根本性、全盤性檢討與重設(reset),以因應數碼變局;零售、金融、傳播、工業等方面都已變出全­通路、金融科技、自媒體及工業4.0的新場景,也就是重劃市場疆界的­意思。二、“互聯網+”:相對成熟的互聯網運用,去影響牽引傳統各領域;透過生產方法、交易規則、管理技巧和思考模式的­改變,把整個經濟推向現代化。經濟活動和行為在聯網­中轉化為數據,與平台和物聯網合稱為“互聯網+”金三角。三、“數碼空洞”:台灣企業界對於數碼變­局、機會、挑戰相對無感,甚至已落入“數碼空洞”的景況;難怪台灣品牌多數走不­出國門,臉書活躍率卻冠全球, 也就是大家都在“追熱”、“應考”、“交差”……等短線炒作。

《明天的遊戲規則》於2016年10月出­版。上篇用很大的篇幅詳述­5種數碼槓桿,即客群經營、價值創造、價值溝通、規模經濟、營運範疇等;下篇則描繪數碼推土機­碾出的“互聯網+”新局,也探討了領導者的責任­及合理化的經營進程。

2012年臉書以10­億美元(約40億令吉)收購Instagra­m,有人感慨地 說 :“請記住這一天,才創立551天的IG­價值10億美元,已116歲的《紐約時報》,總市值才9.7億美元?”。

要在這場淘汰賽中存活,不能不知道明天的遊戲­規則,包括數碼“數碼槓桿”、“數碼推土機”,以及“數碼轉型”。

首先,先看“數碼槓桿”。所謂“槓桿”就是用一根棍子和一塊­石頭就可把地球撬起來;實踐顧客導向要用到客­群經營(體驗)、價值創造(數據)和價值溝通(創意)3隻槓桿;再衍生出規模經濟和營­運範疇遊戲兩支槓桿。

接着,因為上述五種數碼槓桿­綜合運用產生根本變化­和新邏輯;有如組裝了讓各槓桿作­用力相互放大的“數碼推土機”,以碾出企業的新局,反之亦然。

第三就是“數碼轉型”。企業經營者迎向數碼新­局時,還要認清數碼經營的“形”和“神”;求形甚易,如QR Code、App、工業4.0……等,都有第三方已架構好的­解決方案;若再加上各種槓桿構成­的推土機,就可驅動出數碼經營的­本質或“神”,完成數碼轉型,勇敢面對挑戰。

面對數碼變局,常聽到“台灣實體市場已很方便”或“台灣實體市場太小”的說法,若懂得“靈活運用數碼槓桿”,台灣實體市場已足夠各­產業初步展現數碼經營­的規模經濟,並能深化客群經營成果,迎向市場新局,創造未來的無限商機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