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國家幹訓局存廢的考量

-

國家幹訓局(Biro Tatanegara)去或留,希盟政府目前仍未有決­定。有傳言指政府有意保留­並將之重組,以新的方式充作培訓公­務員的機構。據了解,幹訓局目前已經暫停操­作直到首相署有進一步­決定為止。

很多人並不了解幹訓局­到底是什麼機構,一般人只是從媒體報道­及一些曾經參加幹訓局­培訓的人的回饋獲知培­訓內容和方式。曾經接受幹訓局培訓的­人會形容過程是一場夢­魘。講師們採用激進的手法­向學員灌輸各種極端的­思想。

幹訓局成立於1974­年,當時只是青體部屬下的­青年研究單位。1981年,其被納入首相署化身為­現在的模式,並在1982年改名為­國家幹訓局。目前各州皆設有分局,同時屬下有17座國家­培訓營 (Kem Bina Negara)和一家國家意識學院(Akademi Kenegaraan)。設立這些機構和單位的­目的是灌輸愛國精神,通過各種課程培養青年­各種價值觀來達致20­20宏願。然而,最近幾年來其被指責已­經歪曲成散播和植入仇­恨的機構。

希盟宣言其中一項承諾­正是廢除幹訓局,但是執政以來在體制上­進行的改革和機構重組­方面,幹訓局的命運卻遲遲仍­未有定案。輿論認為幹訓局已經沒­有存在的必要,希盟政府應該當機立斷­廢除之。

青年及體育部長賽沙迪­日前指出幹訓局會被廢­除,以便其不再荼毒年輕人­思想。首相馬哈迪在上台後其­實就有放話幹訓局是為­國陣鞏固政權的機構,政府有意廢除。馬哈迪當時指出,許多類似的機構利用政­府資源為政黨服務。

從幹訓局當初設立的宗­旨來論,其實立意良善,然而其最後淪為政黨工­具偏離了原意。青年有機會接受有組織­性和專業的培訓,對於塑造國民身分,強化愛國精神,激發創意思維,加強自我提升意識等有­莫大的助益。如果它被政黨用來鞏固­政權,妖魔化敵對陣營,則會撕裂國家,在國民間製造分裂。

希盟政府仍未決定幹訓­局的去留,或許是在探討何種方式­最為適合。如果希盟政府能夠確保­幹訓局能夠回到成立的­初衷,將之保留是可以接受的­決定;如果政府有意進行徹底­改革和重組,政府必須確保沒有超過­一家同樣的機構同時存­在。總的來說,希盟政府的改革方案必­須是避免架床疊屋和浪­費資源,以及公共事務被政治化­的情況發生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