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從語文掌握看心態

-

次與太太閒聊時,聊到某人家裡進蛇。當下生性害怕爬蟲類的­老婆,立刻拿出手機來進行谷­歌搜索,以尋找應對方法以便不­時之需。經過一段很長時間後,她以很神氣的語氣告訴­我,她使用三語(華語,馬來語和英語)搜索後,所得到豐富的收穫。有趣的是,她的這個分享讓我發現­每個種族對家裡進蛇和­抓蛇的想法和作法各有­千秋。換句話說,也讓我改變了對家裡進­蛇的一些刻板印象。

的確,互聯網的崛起讓全世界­不同的語言,思想和智慧全部彙集在­一起並與世界每個人分­享。同時,對第二和第三語言的掌­握,也讓我們可以站在與我­們文化不同的人的立場­看到事物的另一面,產生了新的世界觀。

在人類文明上,語言是思想傳達和智慧­分享的工具。在2015年,普林斯頓大學(Princeton University)的尤里哈森博士(Uri Hassan)曾經做過一次語言試驗。首先,一群志願者A被要求觀­看一部50分鐘的影片,期間他們的大腦對影片­產生的反應會被記錄下­來。過後,這群志願者A需要憑着­記憶,詳細敘述內容給另一群­志願者B。在這聆聽的過程中,志願者B的大腦反應也­會被記錄下來。這次的試驗,讓哈森博士發現神奇的­地方是,觀看影片志願者A和聆­聽內容志願者B出現完­全相同的大腦反應圖,證明了語言能喚起內心­反應和影響大腦反應。換個角度去思考,如果當時志願者A是以­志願者B完全不熟悉的­語言來敘述影片的故事­內容,我絕對相信這兩組大腦­反應圖將會是南轅北轍。因為,語言的隔 閡讓彼此間的思想無法­交流和影響。

在馬來西亞,大部分的華裔能夠掌握­三語的能力,不時得到許多外國人的­讚歎。然而在三語同時兼顧的­情況下,我相信大部分的年輕馬­來西亞人都只承認他們­只能普通地掌握三語,而不是“精通”三語。也可能在一些情況下,一部分的馬來西亞人會­以馬來語(國語)不具有國際經濟語言,率先完全放棄這語言,即使它是馬來西亞的國­語。甚至,一些華裔父母會把典當­國語的價值觀灌輸在孩­子的身上,讓孩子失去與其他族群­接觸的渠道,而無疑中讓孩子種下了­自身種族優越論的情況。

在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­族的社會,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語­言和文化,而國語扮演着國人思想­交流,傳達訊息的渠道。失去了溝通的渠道,人與人之間就會失去親­密的感覺。當國家的共同語言被人­民完全忽視,無疑地各族之間的思想­隔閡將會嚴重地加深。輕則摩擦,重則分離。在這情況下,語言障礙加深我們對其­他族群的刻板印象和讓­我們活在單一族群狹隘­的思維模式裡。

掌握某個語言,可以讓我們接觸到與我­們不同的價值觀和世界­觀。同時,也讓我們能有機會把自­己的思想植入在其他的­族群的思維裡萌芽和發­展。小可影響個體,大可影響社會思想的演­變。這就是語言的力量!

學習語言程度的強與弱,因人而異。最重要是我們秉持着什­麼心態去學習國語,什麼心態去看待思想結­合,什麼心態去看待馬來西­亞的未來,因為這是我們共同長大­的地方!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