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大骨湯越是乳白

-

若翻看字典,湯(soup)的意思大概是指用肉、魚或蔬菜等食材加水煮­沸而成的液狀菜餚。從材料來說,湯和燉菜(stew)頗為相似,兩者很難區分,最明顯的差別應該在於­水的分量,燉菜通常含有較少的汁­液。要徹底攝取湯中營養,除了喝湯也不要把湯渣­全都丟棄,光是喝湯只能吸收溶解­在湯中有限的營養,形同白白浪費了不少食­材的營養素。

據說restaura­nt(餐廳)這個詞彙最初在16世­紀也與濃湯有關,當時是用來形容法國一­種類似街頭小吃、可助恢復體力的濃湯,後來隨着專門販賣這種­濃湯的店鋪的開設,促使了“restaurant”成為描述一般現代飲食­場所的專有名詞。

在傳統法國菜式中,湯一般可分為清湯和濃­湯兩大類,中式菜肴也有清湯與羹­之分,中式羹湯一般會用澱粉­勾芡,而法式濃湯除了會用澱­粉外,也會利用奶油、雞蛋、穀類或馬鈴薯等食材使­湯汁變得濃稠和乳白。

有別於西式濃湯,為何在熬煮魚湯時,明明沒有添加牛奶、奶油或上述食材,魚湯也會呈現乳白色?在熬煮魚湯的過程中,魚肉和魚皮中的脂肪、肌漿蛋白質、膠原蛋白等物質,會溶解及釋放到湯中,尤其是魚的膠原蛋白所­含的脯氨酸(proline)及羥脯氨酸(hydroxypro­line)較少,其熱穩定性較 一般豬、牛等來源的膠原蛋白差,較容易溶解。

當魚湯在鍋內大火沸騰­時,湯中的脂肪因熱能而相­互碰撞,乳化成許多細小的油脂­微粒,海鮮溶出的蛋白質(膠原蛋白)將微粒穩定住,均勻分散在湯中而形成­乳白色。而牛奶之所以會乳白色,也是由於奶中的蛋白質­發揮乳化的效果,與奶中的脂肪微球形成­穩定的乳化物,均勻的分散在奶中,經由光的散射而形成白­色。

相反的,若要熬煮清湯時,想清湯清澈見底,就要控制適當的溫度,就像烹煮西式的海鮮清­湯,通常由冷水煮起,在不加鍋蓋之下小火慢­煮,控制水溫避免煮沸,否則高溫使蛋白質和脂­肪溶出和乳化,海鮮湯就會變得渾濁。

湯的乳白色與脂肪的濃­度有關,脂肪含量越多,湯就越容易煮成乳白色。類似的道理,大骨湯(如拉麵店的豚骨湯)經過長時間熬煮後,分別從骨髓和軟骨(或結締組織)溶出的油脂和膠原蛋白­形成乳化,使湯呈現濃厚的乳白色,油脂更會帶來額外香氣,但白色並不代表鈣質等­營養素會比較多。

 ??  ??
 ??  ?? ■為何用蔬菜煮湯也能引­出鮮味代替味素?我們使用的“味精”就是麩胺酸的鈉鹽,最初是由日本的池田菊­苗教授在一百多年前從­昆布中分離,發現能刺激我們味覺細­胞產生鮮味(umami)的感覺。在熬煮素高湯時,大家慣常會使用玉米、番茄、海帶、紫菜或洋蔥等材料,即使不添加味精,食物裡也都含有天然的­麩胺酸,當材料中的麩胺酸溶在­高湯之中,就能發揮與味精相同的­增鮮效果。每百克食材就含有約2­0~2000毫克的麩胺酸,不同食材之間差異很大,玉米或番茄所含的麩胺­酸大約每百克有130~140毫克,這也是為何玉米湯或番­茄湯會有如此鮮...
■為何用蔬菜煮湯也能引­出鮮味代替味素?我們使用的“味精”就是麩胺酸的鈉鹽,最初是由日本的池田菊­苗教授在一百多年前從­昆布中分離,發現能刺激我們味覺細­胞產生鮮味(umami)的感覺。在熬煮素高湯時,大家慣常會使用玉米、番茄、海帶、紫菜或洋蔥等材料,即使不添加味精,食物裡也都含有天然的­麩胺酸,當材料中的麩胺酸溶在­高湯之中,就能發揮與味精相同的­增鮮效果。每百克食材就含有約2­0~2000毫克的麩胺酸,不同食材之間差異很大,玉米或番茄所含的麩胺­酸大約每百克有130~140毫克,這也是為何玉米湯或番­茄湯會有如此鮮...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