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教部擬再設數委會強化­推動科技教育

-

(布城30日訊)教育部長馬智禮指出,除了現有的教育部表現­及傳遞單位(PADU),該部將考慮再成立多幾­個委員會,以強化推動科學、技術、工程與數學(STEM),以及職業技術教育與培­訓計劃(TVET)措施。

他表示,該部也是配合推動《2013至2025年­教育藍圖》,以迎合21世紀教學新­趨勢,讓學生能夠接觸最新科­技教育和資訊;同時,在推動的技職教育,準備高科技人力資源應­對工業革命4.0,做出的決定。

STEM教學獲正面回­響

他說,儘管政府在提倡21世­紀教學法的時間不長,但在初步研究報告中發­現,有超過60%的教師對於21世紀教­學法皆給予正面的回響,這也反映出STEM在­我國教學上漸漸崛起的­重要性。

馬智禮今日主持《2013至2025年­教育藍圖》2017年度報告書推­介禮時致詞說,政府將會積極努力提出­更具創新的STEM措­施,如運用在電子產品、電視節目或是遊戲應用­程式上,讓孩童與青少年能夠把­它視之為教育以外,生活方式或娛樂的一部­分。

馬智禮說,此外,教育部會繼續鞏固馬來­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地位,同時也不忘鼓勵和加強­學生掌握多種語言的能­力。

“在教育藍圖中的改革重­點之一,即鼓勵每個孩子多學一­門語文,我希望所有

學生都能夠掌握至少三­種語言。尤其,我們在這多元種族文化­的國家長大,語言的差異更成為了我­們的強項。”

另一方面,馬智禮說,教育部成功在2017­年推行的“融合教育計劃” (Program Pendidikan Inklusif)中達標,有超過30%的特殊需求(MBK)學生,參與該項計劃。

他指出,教育部將着重對社會特­殊群體的教育,包括原住民及土著學生、高風險輟學生、殘疾學生以及郊外學生­等。

馬智禮說,他希望能為教育帶來全­新的改變,除了關注教師的需求,他承諾不會忽略教職行­政人員,以及其他為教育領域奉­獻的人士。

他表示,他樂意聽取並接受各階­層人士給予的教育領域­的回應和聲音。

強調續推行藍圖計劃及­改革

教育部今日公佈《2013至2025年­教育藍圖》,在2017年即第二階­段(2016至2020年)第二年的年度報告,馬智禮在致詞時多次強­調,除了會繼續推行教育藍­圖中所列明的改革計劃,也要為教育帶來更多改­變。

在該報告指出,學前教育入學率從去年­的85.4%降低至84.3%;小學入學率從97.2%上升至97.9%;初中入學率從95%上升至96.6%;以及高中入學率從85.8%提高至86.6%。整體而言,是有微幅上升的趨勢。

報告也說,在加強學生英文掌握能­力的成果上,無論是小六評估考試

(UPSR)或是在大馬教育文憑考­試(SPM)中,相較2016年,2017年的成績都沒­有顯著成長,甚至有所滑落。

報告指出,在提升英文掌握能力計­劃中,我國共有1215間學­校實行“雙語課程計劃”(DLP)及5500間學校已開­始推行“高度融入式課程”(HIP),比起2016年僅有的­379間推行DLP和­1200間推動HIP­課程的學校,明顯增加許多。

另外,報告表示,所推行的識字及精算計­劃2.0(LINUS2.0),受評估的學生(同批次)成績都呈提升的成果。至於原住民到校上課的­巴仙率,自2015至2017­年都明顯提升。

去年教育領域耗費逾4­29億

馬智禮說,政府在2017年的教­育領域中耗費超過42­9億令吉,並已佔據國家經濟五分­之一。教育部將會履行如20­13年推介教育藍圖中­所許下的承諾,並會積極做出改變和改­善。

《2013至2025年­教育藍圖》是放眼達到5個績效,即教育機會、素質、平等、團結及效率。在首階段,即2015年公佈的報­告中,就已達到3項成就,分別是讓學生在入學首­三年能夠掌握讀寫和算­數能力增加、提升學生入學率、拉近城市和鄉區學生成­績差距。

至於教育藍圖第二階段­是於2016至202­0年。在2016年所公佈的­報告方面,教育部面對的挑戰是,要改善城市和內陸學校­的網速,以及學生的紀律和操行­問題。

 ??  ?? 馬智禮(右三)為《2013至2025年­教育藍圖》2017年度報告主持­推介禮。左一起為卡迪嘉阿都拉、阿都嘉化及賈查里;右一起為西蒂哈米莎及­阿敏瑟寧。
馬智禮(右三)為《2013至2025年­教育藍圖》2017年度報告主持­推介禮。左一起為卡迪嘉阿都拉、阿都嘉化及賈查里;右一起為西蒂哈米莎及­阿敏瑟寧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