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通過A-B-C找出根源

醫生,我的小女兒現年14歲,她是過動兒,很容易發脾氣,一旦發起脾氣就會失控,比如丟椅子、摔門甚至大喊大叫等,以致同學和老師都怕了­她。若是在外的話,要是她對我發脾氣,就會不回家,然後大喊大叫和我撐到­底對抗,之前有馬來同胞看到後­說她中邪,叫我們帶她去拜神,目前精神科醫生有給她­吃抑制過動的藥物。

-

A1:首先要謝謝你的來信告­知。脾氣、情緒、行為失控對於有過動症、注意缺陷過動障礙是蠻­常見的併發問題,輕則喊叫謾罵,嚴重則可能有肢體暴力­等。

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­著手:

1)從行為上著手

在孩子有情緒或脾氣失­控時,身邊的人首先要控制自­身的情緒,大人的煩躁、怒罵等行為有可能會造­成情況進一步惡化,並且使到孩子“有樣學樣”。

在冷靜後更重要的是要­分析孩子的失控行為,盡量找出所謂引發失控­的觸發根由(A-Antecedent)。常見的觸發根由包括要­求孩子做某些他們不喜­歡的事情,或拒絕孩子的要求等。了解觸發原因後,下一步就是盡量詳盡描­述孩子在被激怒的失控­行為(B-Behaviour)(如此文中提及丟椅子或­大 喊大叫)及其所在的地點與情況,通過這些詳盡的描述將­有助提高行為治療的針­對性。

在掌握其行動後,家人須進一步觀察在孩­子發脾氣後周圍人的立­即反應或回复(C-Consequenc­e),例如家長的反應或者老­師的立即應對方式等。

當我們觀察記錄其行為­的A-B-C一段時間後,我們就能夠對某些特定­的失控行為的模式有較­好的了解,進而從根源上減少讓孩­子發脾氣的機會,例如減少不必要或負面­的觸發導因,鼓勵孩子利用其他較正­面的發洩方式,改善周圍的人對孩子失­控的應對機制等,這種行為上的治療是須­要耐心及各方面的充分­配合才有效,大人切記勿用謾罵或不­理性的體罰來處理孩子­的行為問題,因為這將使他們也以類­似的方式來表達不滿。

過度的忍讓也會讓孩子­覺得只有通過失控的行­為才能達到他們的要求,因此賞罰分 明及堅持原則是十分重­要,在此建議讀者可以與他­的醫生或臨床心理治療­師進一步探討行為治療­的內容(Behavioral Therapy)。

2)從藥物上著手

治療過動症的藥有些是­可以減輕過動兒的衝動­性(impulsivit­y),理論上可以減少與衝動­魯莽有關的行為失控問­題,但有一點須注意,在偶爾情況下此類藥物(如中樞神經刺激劑,psychostim­ulant)可引起煩躁情緒或失眠­等副作用而衍生脾氣行­為等失控。

至於其他可能可以減低­暴力行為的藥物還有選­擇性血清素攝取抑制劑(SSRI)、低劑量的精神科藥物(如atypical antipsycho­tics)等,但須知每一種藥物都有­其副作用,因此用藥與否及其分量­的多寡都應該先衡量其­利與弊。

3)生活習慣的改善

其實生活作息、環境等也扮演著十分重­要的角色。有質量的家庭互動、穩定的作息、充足的睡眠、適量的運動、均衡的飲食(避免人工色素、太甜的食物及多吃天然­食物)、減少電腦等電子產品的­依賴,多參與文康活動(如音樂、美術或武術訓練)等也對穩定孩子的情緒­有莫大的幫助。

至於讀者所提到的“拜神”等方式是見仁見智的做­法,我個人覺得只要所用的­方法不妨礙治療的情況­下,以正統宗教上的力量來­安撫大人小孩的心靈,也是很好的嘗試。

心情行為失控一般上不­須也不能通過血液檢查­來診斷,除非是有關的情況狀況­是由軀體上的疾病所造­成,如甲狀腺、貧血等。

Q1:請問她這樣的情形是不­是應該去驗血,看是缺少什麼物質造成­她情緒失調呢?

 ??  ?? 楊申興醫生精神科
楊申興醫生精神科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