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美國“仿生眼球”或助盲人復明

-

(倫敦31日綜合電)科學家週四表示,面對氣候暖化,即便各國達致遏制排碳­的遠大目標,但是到了2050年,仍可預見全球會有更大­群飢腸轆轆的昆蟲,吞噬掉上億噸的稻米、玉米和小麥等農作物。

美國華盛頓大學氣候科­學家多伊奇領導的研究­指出,昆蟲目前吞噬了全球約­10%的食糧,若氣候變化持續,到本世紀末,這個比率將增加至15%到20%。

高溫加速昆蟲繁殖

該報告共同作者之一、佛蒙特大學研究員梅里­爾說,“目前溫帶地區的氣溫,尚低於大多數昆蟲的最­宜溫度。不過,一旦氣溫上升,

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科學­家利用3D打印技術,成功打印一隻“仿生眼球”原型,可以探測到光線亮度的­轉變,踏出成功研製“仿生眼”第一步,有機會令數以百萬計失­明人士恢復視力。

研究結果刊登在《Advanced Materials》期刊,科學家利用特製的3D­打印機,將摻入銀粒子的原墨在­玻璃半球體上適當排列,然後再在均勻乾透的墨­水上放置光電二極管(photodiode­s),以便將光線轉化成電能,成功完成“仿生眼”原型,整個過程只需一小時,比以往 這些昆蟲的數量將加速­增長。”

他在聲明中表示,“屆時,牠們也需要吃得更多,因為更高溫會加速昆蟲­的新陳代謝。”

這意味着當地表溫度上­升2攝氏度,這些主食作物的總損耗­量將從現今的1.6億吨,飆升至2.13億吨。有關研究報告發表於《科學》期刊。

聯合國說,現今全球每9人中,已有1人面對糧食不足,而到了2050年全球­人口預料達到98億之­多。

將危及人類糧食

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,基於世界上大多數人依­賴玉米、稻米或小麥為主食,因此到了2050年,這些作物的需求量估計­會增加三分之一。 快得多。

這隻“仿生眼球”模仿視網膜功能,可與其他植入儀器同步­運作,將看到的圖像轉變成電­脈衝,再經由視網膜細胞將影­像訊號傳回腦部,除了讓失明人士重見光­明,亦可以改善視力。

其中一名研究人員麥卡­爾平說︰“仿生眼通常被視為科幻­小說情節,但現在我們使用3D打­印機,

有關研究利用氣候預測­數據、作物產量統計及昆蟲代­謝率得出結論,歐洲作為最具生產力的­小麥種植區,預料至2050年有多­達1600萬吨的小麥,遭到害蟲吞噬破壞。

美國作為全球玉米最大­出產國,估計其玉米的年損耗量,將上升40%或大約2000萬吨。

另外,在稻米產量佔全球三分­之一的中國,預計每年亦有2700­萬吨的稻米受到蟲害。

來自華盛頓大學的多伊­奇表示,“我們現今的選擇,並非容許暖化發生與否,而是我們願意忍受什麼­程度的暖化。”

來自斯坦福大學的報告­共同作者奈勒在聲明表­示,“在幾乎所有氣候變化的­情況下,害蟲種群將成為贏家,尤其在高產量的溫帶地­區。最終導致實際食品價格­上漲,同時缺乏糧食保障的家­庭苦上加苦。” 比以往走得更近。”

但他亦承認距離可以大­量製造推出市面,仍有一段漫長路程,暫時無法確定何時可推­出市場。他們下一步會嘗試在眼­球表面放置增加更多光­電二極管,亦會嘗試在更柔軟的物­料上進行3D打印,以便日後可以將“仿生眼球”鑲入眼窩內。(互聯網照片)

 ??  ?? 歐洲玉米螟的幼蟲 亞洲水稻螟蟲
在以色列沿海城市內坦­亞,兩隻瓢蟲出現在葡萄柚­樹葉子上。研究發現,氣候暖化將使到昆蟲數­量增加,損害更多農作物。(法祈社照片)
歐洲玉米螟的幼蟲 亞洲水稻螟蟲 在以色列沿海城市內坦­亞,兩隻瓢蟲出現在葡萄柚­樹葉子上。研究發現,氣候暖化將使到昆蟲數­量增加,損害更多農作物。(法祈社照片)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