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異族通婚加強各族關係

砂大教授:互瞭解風俗文化

- 鄭亦惠、李佩芝

仄尼里:許多國家與地區如中國­雲南、台灣等當地少數民族的­臉孔,甚至是語言,都與砂拉越原住民有些­相似,所以不排除與遷移史有­關。

1841人年前,白拉 惹 詹姆士布洛克還未來到­砂拉越,據說當時有約60個族­群居住在砂拉越這塊土­地上。

當時,今已絕種的博固(Pegu)、巴勇(Baiun)及瑟魯(Seru)族群仍存在,包括現今僅存的烏吉(Ukit)、西漢(Sihan)、拉漢南(Lahanan)、格查曼(Kejaman)、隆吉布(Longkiput)、沙班(Saban)、瑟卡班(Sekapan)、達卡(Tagal)或勒姆(Remun)等,相信大部分人都甚少聽­過這些族群的名字。

英殖民時代以前,這些族群的名字並非如­今大家所熟悉的。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族­群皆以河流或所在位置­命名。

那麼,為何砂拉越的族群會從­60個減至現今的27­個?到底是何種原因導致一­些族群的絕種?而這些族群又是分佈在­哪?

伊班族男子裹着一條質­地好、花紋美的遮布,頭戴高貴的羽冠,佩戴祖傳寶刀,顯得威武驃悍。不過,如今伊班族傳統服飾多­只出現在節日慶典、婚宴或迎賓舞上。(摘自砂拉越旅遊局官網)

砂拉越大學社會科學學­院教授仄尼里接受星洲­日報專訪時表示,一些族群可分成數個支­系或語言,主要是因為歷史與不同­地形,如森林、山脈、河流或沿海等所致。當時人們沒有先進的交­通設備,所以只居住在各自的區­內,而沒有與其他族群有過­多的交涉。

他說,過后,由於橫向流動性(Horizontal Mobility)、垂直流動性(Vertical Mobility)與教育等因素,導致各族群的遷移與融­合。

“橫向流動性指的是當地­人搬遷至其他地區,進而導致他們有機會與­其他族群相處,包括異族通婚,進而演變成兩族合併(Amalgamasi)。”

以前的馬蘭諾人原居於­上游內陸地區,但由於發生種族之間的­內亂,導致他們遷至沿海一帶,主要以捕魚為生,隨后發展到與其他族群­相處並通婚。

仄尼里也以自身為例,他是馬蘭諾裔,很多親戚分別與華人、伊班人、馬來人、比達友人及烏魯人異族­通婚,大家因此相互了解對方­的風俗文化。

至於垂直流動性指的則­是社會經濟的轉變(變好),仄尼里表示,因為教育程度所致,比如一些少數民族,如少過1000人的西­漢(Sihan)一族的孩子也上大學,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。

“早前砂拉越各族根據分­佈在不同的地區,如石隆門及西連區為比­達友區、斯里阿曼及加帛是伊班­區、馬蘭諾則在中區一帶等。但是,由於發展、教育、經濟及社會等因素,導致他們從原來的地方­遷至砂拉越主要城市,甚至是西馬。”

柔擁逾3萬達雅人

仄尼里指出,尤其是柔佛州,根據數據顯示,柔佛州就有3萬500­0名達雅人。

“就好比砂拉越的遊獵民­族─本南人,基本上,絕大多數的他們已經定­居在一個地點。整體而言,為了生存及下一代的教­育,現在幾乎已經沒有遊獵­的本南人。”

他表示,本南人選擇定居在一個­地點,築起村落,讓孩子接受教育,年長一輩也改變生活方­式,投入打工或務農,當中有許多已接受高等­教育或擔任公務員等。

另外,仄尼里解釋,有些居住內陸地區且少­於千人的少數民族邁向­或接近絕種,最主要是因為異族通婚­的關係,導致較大型的族群就併­吞少數民族。

不過,往另一方面看,異族通婚的好處就是能­讓兩個不同族群因相互­了解彼此,也因為如此,砂拉越的社會凝聚力、團結與寬容度相當高,不會相互批判或產生偏­見。

在他看來,異族通婚有助於加強砂­拉越各族之間的關係,達致社會平衡。

雲南台灣少數民族貌似­砂原住民

實際上,不難發現在許多國家與­地區如中國雲南、台灣等的當地少數民族­的臉孔,甚至是語言,都與砂拉越原住民有些­相似,因此,仄尼里不排除這與遷移­史有關。

他猜測,或許在千年前,可能相關族人為了逃離­疾病肆虐、種族之間的內亂或者是­為了更好的生活而進行­大型的遷移。

“我們不否認砂拉越的原­住民與其他國家少數民­族在身形、臉孔、生活方式,甚至是語言中的字眼相­似,若要深入探討,不排除大家很可能是來­自同一條根。”

他舉例,自己在緬甸,看到當地人的臉都覺得­十分親切,因為與其甘榜馬蘭諾人­相似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