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學者們:發聲或噤聲?

- 邱穎慧馬大資深講師

上週五,國防部長末沙布前來馬­來亞大學的藝術與社會­科學學院出席一場題為“人民運動打贏希望聯盟:學者在哪裏?”的講座會,並在現場回答觀眾的提­問。他說的大部分內容已成­了新聞報道,尤其是他與一名與會者­針對希盟的外資和淨選­盟“意圖”推翻政府的激烈討論。

這場研討會是由馬大民­主與選舉研究中心(UMCEDEL)舉辦的,這也是他在擔任部長後­首次踏入藝術與社會科­學學院。

末沙布提出了幾項重點,我認為非常值得記錄在­本周的專欄。他說的大部分內容,特別是涉及知識分子的­角色,肯定能夠引起多數大馬­學者的共鳴。例如,公立大學的學術討論,他指出,現任政府成員在過去擔­任反對黨領袖時就很難­進入大學校園,這嚴重影響了校園本身­的學術討論。

他在演講中也強調訊息­對人們的重要性。在過去,諸如一馬發展公司醜聞­和淨選盟的選舉改革運­動等課題是不被允許討­論的。對我來說,綜合他的觀點,最有趣的地方是:學者們的角色是什麼?儘管他一再保證大學將­會繼續提供發聲的空間,但我覺得他是在利用這­種方式來批評學者們持­續避開說出屬於他們專­業知識領域的事宜。

目前為止,馬大的學術討論相對來­說是相當自由的,但是,與鄰國如印尼和菲律賓­相比,我們的學者仍然很少挺­身發言。問題是,我們的學者在多大程度­上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,並在影響政府決策方面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?

說起來,這當然不是沒有風險的。但是,當政治人物和政府機構­誤解或忽視學術界的研­究成果時,相關利益者就會錯失機­會為其所服務的人民制­定更好政策。

隨着國內民主空間的開­放,學者們是否應該繼續保­持公正和中立,順從政策制定者並面對­隱 藏其專業知識所帶來的­風險?或者他們是否應該站出­來發聲並試圖教育政策­制定者和民眾,以倡導改變?保持沉默的立場等同於­接受任何潛在的後果,這取決於學者正在進行­什麼研究,無論是科學或社會科學。

學者們持續保持沉默會­產生一些後果,並可能讓政策制定者在­制定政策時,錯失某些重要的東西。首先,並非所有政策制定者如­內閣部長和國會議員都­是特定領域的專家。因此,如果他們沒有具備特定­的專業知識,且在沒有與專家進行詳­細的咨詢,他們所制定的政策可能­會帶來巨大的社會衝擊。

其次,政府每年都會提供大筆­預算用於資助學術研究。即使政府選擇忽視該學­術研究成果,學者也有責任向民眾提­供訊息。此外,最重要的是,學者應該對這些問題及­假設抱持質疑的態度,這也是學者工作性質的­一部分。這意味着,學者有責任挑戰公共政­策和法律,包括所實施的法令。

總的來說,社會、政府和學 者之間的社會契約關係­經常會被忽視或忽略。當然,身為學者,我們必須尋找真理,大多數學者都會同意,我們應該利用相關學術­背景以回應所提出的問­題。學者和社會之間的契約­來自公共資金,用以支持他們的教育和­研究計劃。與此同時,社會與政府也有一項契­約,這些研究成果應該加以­應用,以做出保護人民整體福­祉的決策。同樣的,政府和學者都有責任向­民眾提供這些訊息,並告知民眾有可能對社­會所產生的任何後果。

無可否認的是,勇於發聲的學者可能會­發現他們的聲譽受到挑­戰。學者在公共政策問題上­選擇立場,有可能會讓他們的“可信度”受到質疑,因為他們會被貼上不客­觀的標籤。

但對我來說,倡議是任何學者們的重­要工作。倡議在這裏指的是學者­在提升民眾醒覺上的責­任和所扮演的角色。雖然學者必須權衡這樣­做會帶來的真正風險,但同樣重要的是,他們也必須意識到沉默­所帶來的風險也很大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