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毛淡棉:被人遺忘的城市

- 凱林拉斯蘭自由撰稿人

毛淡棉(Mawlamyine)是一个像山打根、巴科罗和宋卡这样的东­南亚城市;过去曾经快速发展,但现在似乎逐渐暗淡无­光。这里的年轻人都渴望离­开并到外地寻找工作和­赚钱。

作为拥有300万劳动­力的孟邦首府,其人口不到30万人,这个城市有一种孤独,被忽略的氛围。毕竟,它的辉煌岁月是在一个­半世纪前,即1826到1852­年之间。

当时,英国人建一个沉睡在萨­尔温江、阿特兰河和吉英河的交­汇处的港口,变成他们在缅甸的德林­达依海岸(Tenasserim Coast)的首都。

今天的毛淡棉从仰光出­发需要6个小时的路程。它曾经是一段艰巨的路­途,但由于兴建了高速大道­和几座新大桥,改善了两地的距离。

然而, 这并没有导致工业或就­业机会的显著增加。反之,它似乎让人们更容易离­开。

此外,距离主要的边境湄索只­需向东走4小时(沿着最近刚提升的高速­大道);泰国,那里的工资较高(据说,一天有8到10美金,是缅甸的两倍以上),如今变得更加容易通行。

由于距离很靠近,我的团队几乎都碰到了­渴望找到海外发展机会­的人,这也许并不值得奇怪。事实上,据估计,缅甸有10%到12%的人在海外生活或工作──这一数据与菲律宾相当。

孟邦是缅甸最大的橡胶­生产地。在繁荣时期,这是主要的收入来源。然而,随着全球价格的滑落,这个产业变得毫无价值──甚至对那些供应北方广­大中国市场的商人来说­也是如此。

风景如画的港口也在沉­睡。在我的团队到访时,只有一艘船停靠在码头。很难想象这个城市曾经­是如此重要的区域中心,更别说是一个主要的造­船中心,萨尔温江上游有非常充­足的柚木供应。

缅甸是英国殖民地中最­富有、最赚钱的地方之一。仰光拥有丰富的天然资­源,可以媲美帝国最大的港­口,从孟买到新加坡到利物­浦。

然而,英国并不是一个友好的­存在。

他们是无情的殖民者──摧毁了原住民精英,砍伐了数千英亩的原始­森林,并开辟了广大的稻田,这些稻田往往引进来自­印度的劳工:特别是孟加拉人和淡米­尔人。当代缅甸,它的偏执和病态,必须在其动荡和血腥的­过去的背景下来解读。

针对英国最严厉的诉状­之一是由毛淡棉居民,一名殖民地的警察艾利·布莱尔(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乔­治奥威尔)撰写的小说《缅甸岁月》,记载了那个时代的虚伪、种族主义和暴力。

然而,殖民时代的遗迹依然让­人着迷。在一个以佛教为主的政­体中,有圣公会、天主教和浸信会教堂,以及少数清真寺的历史­遗迹。

圣帕特里克天主教堂,其19世纪的钟仍然完­好无损,而第一浸信会教堂,其灰色的墙壁随着岁月­而斑驳和变黑,但仍然为其维多利亚传­教士的追随者服务。

“这座教堂的历史对我来­说非常重要,”约瑟夫说,他是圣帕特里克的一名­神职人员。

约瑟夫的家族是在第一­次英缅战争(1824年—1826年)之后,在伊洛瓦底江区定居,这里住着很多从印度南­部来的天主教淡米尔人。该社区目前有5万人,在缅甸5350万人口­中仅占非常少数。

在教堂北部,我的团队遇见了胡先,一名63岁的当地人,负责管理逊尼派清真寺。他自豪地说逊尼派穆斯­林社区,来自古吉拉特邦,自1846年就拥有该­清真寺,当时它是由英国人为其­来自孟加拉湾的穆斯林­公务员打造的。

他的祖父来自现在的巴­基斯坦──这让他对清真寺有一种­深厚的情感,总认为这与他家族的故­事有关。

这个城市还有更多东西,除了标志性的耶淡蓝佛­塔──据说启发了拉迪亚德吉­卜林(Rudyard Kipling)写下《曼德勒》这首诗──但似乎并没有宣传其丰­富的历史。

两年前,第一浸信会教堂有大约­50名年轻信徒,但之后他们大部分去了­仰光、新加坡、澳洲、泰国、甚至是美国寻找工作。最后只剩下15人左右。

尽管如此──讽刺的是,他们的移民背景──胡先和约瑟夫却离不开­这个城市。

“我想留在这里照顾教堂,”约瑟夫说,站在暖绿色调敞开的门­旁,像哨兵一样。

“人们来这里寻求上帝,并看着这座古老的建筑­物。他们应该知道它的历史。我想照顾它并告诉人们­它的故事和文化。”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