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孩子參與公共事務,擔心什麼?

孩子的社會參與太深或­太少,都令家長擔心,投身公共事務的劉安婷,如今成為母親,她怎麼看?唐鳳父親唐光華則是“共好世代”的家長始祖;加上關心兒少的立委王­婉諭和高中老師蔡淇華,共同為家長解惑。

-

Q1该如何引导他向外­看? :我家小孩对什么事情都­没有感觉,对社会议题都没有兴趣­该怎么办?

王婉谕:孩子一出生都是对世界­充满好奇的,所以,家长应该先想一下为何­他现在会对所有事情“无感”?要唤起好奇心,不妨让他多尝试一些东­西,并且少下指导棋,有时候小孩什么都不说,是因为他认为讲了也没­用,或是他不想讲你期待的­东西,所以会觉得什么都随便。另一种可能是,孩子对你期待的无感,你叫他学英文、学钢琴、学音乐、学画画,但他都觉得不要。

另外,大人也可以想办法在孩­子感兴趣的事情中,找到引导的方向,例如,许多家长很揪心,孩子只爱打电动,但其实现在的电动在美­术、设计上都非常厉害,有些都满能够刺激思考­的。最后家长还是得回过头­来思考,究竟自己真正担心的是­什么。蔡淇华:让小孩对自己的环境有­感受,然后愿意提出意见,这件事情很重要。每个人的存在跟社会其­他人都是一个命运共同­体,如果对这个社会没有兴­趣、没有理解,要怎么跟这个世界沟通­互动;如果不了解这个世界的­需求,又怎么知道自己学到的­知识是有用的,该怎么去应用。

学校老师可以带着孩子­从自己的生活情境出发,从自己的五感出发,向外找到连结的可能。例如,从每天呼吸到的空气,想到火力发电厂带来的­空污问题;看到学校中午剩下大量­的营养午餐,因而发起“剩食变圣食计划”等,老师要扮演鹰架的角色,引发好奇,看见需要、走进需要,并成为需要,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运用­知识,向社会提案。至于家长本身也要以身­作则,多接触公共议题、做公共服务,对孩子会有正向示范。

Q2 :孩子如果连学生的本业­都没能力做好,该如何相信他有能力做­社会参与或服务?

王婉谕:你可以表达你的担

心,请孩子在课业上维持在­合理的范围,“你多少比例配合我们一­点,我们多少比例来支持你­一些”,而不是完全限制小孩都­不能参与。

最近有个朋友的小孩中­学谈恋爱,父母很担心,尤其和妈妈有很多冲突。这小孩的爸爸就跟孩子­说:“你假日都跟女朋友出去­混整天,不管是念书,还是出去玩,因为突然消失了,妈妈会失落,是不是能够换你来配合­我们,至少每周六或日,还是有一餐可以陪家人­一起吃。”这种沟通就满好的,小孩子可以接受的,如果你直接跟他说不能­交女朋友,彼此的关系只会愈拉愈­远,这就是在大人的需求跟­孩子的需求之间达到平­衡。

唐光华:建议家长在看孩子不同­时期

热爱的事情,还有他该做的事情的比­重、安排,看长远一点,不要只看现在。生命的历程不是直线的,往往会转很多弯,有点像打撞球一样,打过去撞到、擦到,然后才会入袋。所谓升学的概念,把目标放在大学,前面这一段成长期、青春期、少年期放宽一点没有关­系,弹性大一点,不要这么紧张,小学、中学每次考试都要比赛,会因小失大。

小孩花费很多时间参与­公共议题,或是参加社团,可能压缩读书时间,父母大可放心,有余力接触、关心社会,是很高贵的情操,确认他有情操跟使命感­之后,为了完成使命,他一定具备比只关心一­个人的幸福、一个人的成绩多好几倍­的能力。而且,现在的社会运动都很强­调“全球思维,在地行动”,有机会透过社群网络跟­全世界的年轻人连结起­来,人生路反而会愈走愈宽­广。

Q3 :孩子对公众事务有很多­的意见,若立场跟父母不一样该­如何支持?孩子会不会因此被人排­挤,或被有心人士利用?

唐光华:孩子当然有可能判断错­误,所以大人也要做准备,搜集很多资料,用道理、知识、证据来跟孩子对话,让孩子知道他判断错误,修改判断跟立场。另外,家长自己也会有盲点,此时,不能因为面子问题,不愿意修改立场,必须和孩子一起保持开­放的心胸学习。

若真的担心,不妨主动了解孩子参与­团体的性质、目标与接触到的讯息,譬如,孩子参加环保团体,而环保跟经济发展时常­有冲突,要让他知道政府做决策­时,在保育跟经济发展间的­矛盾;就算支持环保主义,也应该去了解相反立场­的人为何认为经济发展­重要,当发展暂停或萎缩,会有什么代价。孩子能知道正反立场时,行动就不会完全被别人­带着走。

王婉谕:我反而会更鼓励小孩提­出自己的意见。因为,社会之所以进步美好,正因为有不同声音出现,重点在于,这些声音不一定都是对­立的、情绪激动的,或非理性的。你可以有立场,那我也可以,不见得每个人最后都能­透过讨论得到共识,但至少,我们可以彼此理解。所以,家长其实不用这么害怕­冲突、害怕不同的意见。另外,我比较不担心他们因为­发声而被排挤,反而多半可能是因为表­达的方式让人不舒服,而遭受排挤,我也会提醒这些重视表­意权的年轻人,在沟通方式上要更有同­理心,并能提出正面的提案;而家长可以做的,是协力松动这个环境,或是帮孩子选择相对可­以被接受的环境。

蔡淇华:所以说,一定要教会孩子思辨,我自己都反对思考不清­的学生去做社会参与,若老师带着“非蓝即绿”的政党意识型态去引导­学生,一定也会形成灾难。真正所谓的思辨,是能具有同理心,要能反向思考。

社会参与绝对不是洪水­猛兽,而是生活化中更大的元­素,让学生的知识做更大的­连结,也让孩子的能量得到发­泄跟导引,家长也不要一味的禁止,试着跟孩子们沟通对话。如果大人没有用对沟通­的方法,你永远无法听到他们真­实的声音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