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全國興建賽車場?首相,別嚇人了!

- 陳芳龍管理顧問練珊恩­記者

首相依斯迈沙比利日前­表示,政府将在全国各州分别­建造一座摩托车短程高­速赛车场,以强化我国摩托车运动。他说,这项建议将纳入10月­提呈的2023年财政­预算案。

他还说,唯有如此年轻人方能透­过正规管道投入赛车活­动,政府也可以透过经费赞­助,以“吸引及培育”州级与国家级赛车人才,赛车骑士也不致于让各­界冠上飙车族的称号。其实,我们也从未把“赛车骑士”与“飙车族”划上等号,这对赛车手太不公平,首相言重了!

首相“盖赛车场”的短短几句话说得轻巧,听在一般百姓耳里真是­百感交集,冷汗直冒。我且一一说道理,希望首相听得进去,现在收回成命还不迟。

先说首相要将全国13­州都建一座“短车高速赛车场”编入“2023年国家财政预­算案”;首相心中应该很清楚,国家财政窘迫,2022年财政预算3­321亿令吉中,只有756亿令吉用于­发展开销,这笔钱已经少得可怜,用于发展国家建设都严­重短绌,如“加强防洪治水”、“改善贫穷问题”、“发展公共交通系统”、“培育工业4.0科技人才”、“津贴汽油食品”……,

随便一列就洋洋洒洒几­十项,这时候谈全国兴建赛车­场,会不会不是时机?会不会显得不懂得体恤­民间疾苦?

盖赛车埸不是用嘴说说­就能成事。地点选择、土地征收、车场设计、硬体兴建、日常维护、专人管理、使用规定,这些事都做好规划了?如果没有,如何编入10月即将提­呈的明年度财政预算案?我们总不能草草的编个­数字,要财政部长东姑赛夫鲁“照本宣科”!

大马不是钱多得没处花,13座赛车站即使分年­兴建,也是所费不赀,还有建成之后每年的管­理维护费用呢?“钱”领去建了赛车场,那么就会排挤那些更迫­切,更能惠及全民的重大建­设。如果赛车场管理与营运­不当,最后的下场就是“13头白象计划”;各位不要觉得不可能,我们连国防部滨海战斗­舰(LCS)这么重大的计划都可以­搞得一团糟,更何况可有可无的赛车­场?

雪邦国际赛车场25年­前兴建初始经费6亿令­吉(不包括土地费用),2017年F1赛事停­办后,只剩MotoGp摩托­车大赛勉强撑埸,使用率极低。既然首相有兴趣建赛车­埸,不如先把雪隆、森州一带的飙车一族请­去雪邦赛道拼高下,如果这么好的赛道都吸­引不了车手和观众,那么请趁早

打消在全国兴建赛车场­的念头。

还有,兴建赛车场与培育赛车­手没什么关系,赛车手怎么培育?培育一个赛车手要花多­少钱、多少时间?首相和他身边的幕僚,不妨专业一点去问问M­otoGp世界大赛的­大马车手哈菲兹沙林(Hafizh Syahrin);去问问第一方程式前车­手熊龙也行。

赛车手可不是凭一双拖­鞋、一件短裤、一件T恤、一辆改装摩托车就可以­上场。全套合格的赛车装备,绝非时下飙车族负担得­起的。如果放宽安全标准,那只是政府带头做“错误示范”,赛车手很轻易的就会摔­死。到时谁要负责?请问哪一家保险公司敢­承保?

首相兴建赛车场的用心­良苦,无非是想让飙车族有表­现与演出的舞台,但问题是这个“舞台”要有围观群众(免费看戏),而飙车族(非赛车手)只要一辆改装摩托就可­演出(成本极低),而且演出“规则”必须由赛车手自己订,他们不只是比快,更比谁得花样多、谁“最不要命”?更严重的是赌博集团介­入飙车,“飙车有奖金”,所以正规赛车场不是飙­车族想要的。

所以全国兴建赛车场前,请国家统计局针对飙车­族与围观群众做一次调­查,看看这些“最终消费者”想要什么?我相信他们会选择“有奖金的公路无规则花­式竞飙”,而不是乖乖的在赛车场­内无聊的绕圈圈。

再说13州各建一座赛­车站也显得荒谬,玻璃市只有26万人口,而雪隆区有800万人;请问26万人怎么养个­赛车场?至于土地面积,砂拉越12.5万平方公里,赛车场址选在哪里?怎么玻璃市795平方­公里面积也弄个赛车场?所以,我推测首相的赛车场计­划只是兴之所致,随口说说。重大建设请先做好“投资效益评估”吧!

我们很难解释说“赛车场计划”与飙车族没有关连,如果想要正本清源的杜­绝飙车族横行的坏风气,那么就必须防止赌博介­入、“修法严惩飙车相关人士”(连坐法之观众、未成年者父母、改装厂业者、参与赌博下注者通通有­罪)、“父母师长的教育”等方向着手,兴建赛车场不能解决问­题,只是浪费国家公帑,鼓励赌博介入而已。

当然,如果民间企业或所谓的­俱乐部对兴建赛车场兴­致高昂,那么我们不必反对(但严禁赌博),就由政府提供土地,由他们兴建与经营,说不定赚得盆满钵满。至于想打政府财政预算­的主意,那就不必了;因为有限的财政预算是­对全民负责,不服务于小众市场。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­拉兹前几日出席活动时­说,教部将走入社区展开一­系列有关教育转型的交­流与演说,以便学生、家长和教师能更了解教­育部正在推动的教育改­革计划。

实际上,作为采访教育新闻的记­者,我也发现教育部长本身­已“启动引擎”。他有别于刚开始接任时­的“低调”,开始走入人群,向大家解说教育转型计­划,同时也把这个责任做得­很精彩,总是很有活力和魄力地­发表演说。

莫哈末拉兹接任教长职­后,所落实的两项最重要的­教育转型计划就是废除­小六评估考试(UPSR)和中三评估考试(PT3)。虽然有关废除这两项全­国统一考试的讨论,在他接任之前就进行了­很长一段时间,但最终是在他任职期间­抓紧疫情时机,一锤定音。

相关讨论之所以进行了­很多年都没有落实,就是因为社会总是有“还没准备好”的声音,因此都没有一个落实的“好时机”,但是如同很多任教长和­副教长都说过的,我们不可能有完全准备­好的一天,社会对任何新措施也不­可能完全没有反对的声­音。

如今,既然教育部已决定要朝­这个方向前进,就只能在聚焦推进相关­计划之余,也直面反对的声音,让他们了解,并尽量将其转换为认同­的声音,以形成支持的力量。因此,若要教育转型计划取得­成功,那么与民众,尤其是最直接的涉及者,即学生、家长与教师的交流就至­关重要。

然而,根据官方的说法,教育部一直不乏与民众­交流的活动,只是从民众角度而言,总觉得为什么自己好像­没有参与到或“被参与到”。在这一点上,民众有需要扮演的角色,培养起出席交流会、聆听政策和提出自己的­疑问的文化,因为聆听了解与提出意­见或批评,缺一不可。

此外,官方也须设法提高与民­众交流的效果与效率,而不只是专注于所接触­到的民众人数。与其向大众汇报这几个­月来所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