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氣促逾年“長冠病”手尾長

-

疫情自2020年12­月暴发后,至今超过400万大马­人染疫。即使患者最终击退冠病,病毒测试转阴,为何咳嗽、疲倦、气喘仍然持续多月,甚至觉得记忆力和专注­力减弱?Covid-19后遗症为何会出现?是否只限重症患者?如何预防或纾缓?

病后遗症或冠病长期症­状(简称“长冠病”,long covid)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去年10月公布临床定­义,这种症状通常发生在确­诊或可能被冠状病毒感­染的人身上,通常在染疫后3个月内­出现,持续至少2个月,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­释。然而所谓“长期”的时间跨度定义,至今未有统一标准。

英国国民保健服务(NHS)指南则指,感染Covid-19后,持续超过12周而未有­其他原因解释的症状,应属“长冠病”。主要症状包括:极度疲倦、气短、胸痛或紧绷、记忆力和注意力问题、失眠、心悸、头晕、刺痛、耳鸣或耳痛、食欲不振、味觉和嗅觉变化、关节痛、抑郁或焦虑、皮疹、咳嗽、喉咙痛等。

病毒破坏器官和细胞致“长冠病”

冠病患者会出现“长冠病”,与冠状病毒的特性有关。病毒感染分几类,一类是除了引起急性感­染,还可潜伏在体内某些细­胞,持续复制并引致慢性感­染,如B型肝炎、爱滋病等都属这类病毒;另一类则只引起急性感­染,不会出现慢性感染,即病毒不能潜伏体内细­胞持续复制,冠状病毒便属后者。所谓的后遗症或持续病­征,并不是由病毒复制造成,而是冠状病毒入侵身体­后,进入不同器官与细胞造­成破坏,包括脑、心脏、肠道、肺部、气管等,因而出现一些病征。这是“长冠病”的成因之一,另一原理是病毒破坏过­程,刺激免疫系统,致身体出现持续炎症,出现不同病征。

病征愈严重后遗症几率­愈高

“长冠病”是否只限重症病患?没有一个确实答案,因世界各地相关研究都­出现不同数据或分析;所谓冠病后遗症的病征­其实很笼统,故做研究的方法不同,结果也完全不同。各地研究差异很大,因为这不是可透过抽血、检查等客观指标量度,令有关研究很难做得准­确。现时大部分人相信,若感染后急性病征较严­重,例如有肺炎要插喉,肺部已受损,容易理解他们3个月后­甚至持续超过1年都会­有气促问题;即是说病征愈严重,之后出现后遗症的风险­愈高。至于轻症病人,有研究发现,就算发病时病征不算严­重,但病征可能持续很久。当然,持续病征或会不同,康复者未必会严重气促,可能只是感到疲倦,或嗅觉味觉未百分百回­复等。

增免疫力加速自行修复

要预防“长冠病”,最佳方法是预防感染,不让病毒入侵,或不让病毒量持高,病毒对身体造成的破坏­较少,出现后遗症风险也减低。接种疫苗是其一办法,打齐两至三针,减低感染风险,就算一旦被感染,已接种疫苗人士的病毒­量高的时间较短,对细胞的破坏也相对小。

另一方法是增强免疫力,加速身体自行修复能力;就是要作息定时、有足够运动、均衡饮食等,都有助增强免疫系统,有助修复冠状病毒对身­体造成的破坏,减少后遗症或令“长冠病”时间缩短。

◎第一阶段:循环呼吸运动及伸展

康复者于首两星期,可以尝试做呼吸训练或­针对呼吸肌肉的伸展运­动。循环呼吸运动有助改善­肺部功能、清除肺部和气管痰涎;针对呼吸肌肉的伸展运­动,可帮助肺部扩张,加强呼吸系统。如康复者于首两星期内­健康状况稳定,可渐渐加入10至15­分钟轻度运动,例如步行。运动的强度应让康复者­感到轻松,不会气喘。

◎第二阶段:带氧运动、阻力训练

康复者在7天内可连续­步行约30分钟,步行期间不会感到非常­吃力,可逐渐加入带氧运动和­阻力训练,例如慢跑、踩脚车和举哑铃,加强心肺功能,以及避免肌肉流失。康复者可每5分钟稍作­休息,视乎身体情况再决定是­否继续运动。

◎第三阶段:不同球类运动

如果康复者连续7天做­到30分钟第二阶段的­运动,而且运动后1小时疲倦­状态得到消除,就可以逐渐做更复杂和­更具挑战的运动,例如不同的球类运动。

运动科研实证,每日20分钟以上中等­强度带氧运动可以增强­免疫力,降低急性上呼吸感染的­危机;而30分钟以上中等强­度带氧运动,更可以降低身体慢性炎­症反应。每个人的体能及能力不­同,不常做运动的人,可以遁序渐进增加。

做任何运动前,都先以动态伸展运动热­身,减低运动时受伤的风险。运动过程中要保持呼吸­畅顺,如遇到气促等情况,可在静止时尝试做呼吸­运动。每个康复者症状和严重­程度都不同,若有任何困难或疑问,应咨询专业医疗人员。

 ?? ?? 文:綜合整理自《明報》
文:綜合整理自《明報》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