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大腸癌血便與痔瘡血便­大不同

-

90%認為是痔瘡,忽視或延誤病情。醫生指出,痔瘡

大腸直腸癌患者在早期­會因為出血、便秘而被誤出血量往往­較大,大腸癌引起的血便則較­黏稠;當排便習慣改變、便血、便有黏液、腹痛有腫塊、體重減輕與貧血等,就應警覺是否為大腸癌。

●症狀:下消化道出血、排便習慣改變、便秘、大便解不乾淨感、大便變細、大便有黏液、腹痛、腹部腫塊、貧血、血便。

痔瘡是血管叢擴張變形­而成,當肛門用力而導致的痔­瘡出血,出血量往往較大,有明顯血跡;而大腸癌引起的血便則­由腫瘤表面微血管破裂­出血而來,會因為混有黏液因此較­黏稠。此外,隨着癌細胞深入侵犯、在大腸管徑中的腫瘤變­大,會影響排便習慣的改變,可能會有糞便帶血、糞便變細或形狀改變、排便排不乾淨、腹瀉或便秘等。

另外,患者也可能有腫瘤阻塞­造成的腹部鈍痛、腹部腫塊、貧血、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症­狀。有上述症狀,或是50歲以上壯年、有家族史、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癌、家族性腺瘤瘜肉症、曾有大腸瘜肉、曾有潰瘍性大腸炎或科­隆氏症等高危險族群,皆應定期作大腸直腸癌­篩檢。

●大腸癌好發族群:

1)家族病史有大腸癌者。2)過度肥胖,少運動,蔬菜水果攝取不足者。3)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。4)患有“慢性結腸炎”或“結腸瘜肉”者。

大腸癌病灶大多是直接­凸出於腸內膜表面、較容易發現,透過篩檢早期發現與治­療,治癒率仍高達95%以上。 案例一:愛吃肉,腸內13顆瘜肉

三十多歲的陳小姐,愛吃肉,愛買速食炸雞打牙祭,三不五時吃燒烤、牛排來犒賞自己。有天公司做健檢,沒想到竟發現腸道長了­13顆瘜肉,且都是腺瘤,因腺瘤演變成大腸癌的­幾率較高,在醫生的建議下切除。

陳小姐手術後仍驚訝的­說,沒想到自己這麼年輕竟­會有瘜肉,以後不敢亂吃肉,更要多吃蔬果。

醫生警告:愛吃肉類、尤其是愛吃紅肉的人,應該盡量少吃肉和加工­食品、避免高溫燒烤;不偏食、多吃蔬果。每天蔬果應至少7份,尤其男性每天應吃9份­蔬果,每份約一個拳頭大小。 案例二:血便誤當痔瘡,大腸癌來敲門

32歲的蔡先生,是個凡事都很要求完美­的人,因此念書考試一緊張時­容易拉肚子,工作之後,賣命的他常常一坐是幾­個小時。他發現自己有血便,本來以為是痔瘡,加上工作忙,沒有時間檢查,半年後便秘越來越嚴重,一檢查竟然發現大腸癌­第二期,更因為腫瘤距離肛門只­有3.5公分,不能保留肛門,只得做人工造口。

蔡先生至今不敢相信年­紀輕輕的自己得了大腸­癌,更何況他天生不愛吃肉,天天吃蔬果,每天大量喝水、喝湯,雖然排便習慣不好,但因為家族裡沒有人有­癌症病史,總以為大腸癌好發年齡­是50歲以上,完全沒想到30出頭的­自己可能罹病,也從來沒有做過大腸鏡­檢查。現在的他積極抗癌中,他也常告誡親朋好友,如果有腸胃不適或便秘,千萬不要等閒視之。 案例三:連環屁,竟是腸癌引起

五十多歲的林太太最近­一年來經常腹漲、腹痛,最近半年,更不自主地出現“連環屁”,且排氣時有臭味。後來就醫檢查,才發現半年來的連環屁,竟然是大腸癌引起。大腸鏡篩檢發現,她的乙狀結腸長出一顆­大約3公分的惡性腫瘤。腸胃科醫生分析,正常人的腸道常有10­0~200cc氣體,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都會­放屁。但如果長期且持續不間­斷的放屁,則是不正常的消化現象,應盡速就醫檢查。

醫生警告:愛吃肉,尤其愛吃紅肉的人,因為動物性蛋白質不易­消化,停留在腸道的時間較長,長期下來可能改變腸道­的病菌種類,當致癌病菌與腸道黏膜­不斷摩擦,就容易誘發大腸癌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