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《易經》的智慧:共時性與全方位下

-

細觀察,古籍其實不斷提到時與­位。《詩經》以簡單文字,如〈關雎〉以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,到“寤寐求之”、“琴瑟友之”與“鐘鼓樂之”,表現追求、思念、交往與婚嫁“發乎情,止乎禮”的時與位之變化。李白“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,朝如青絲暮成雪”、杜甫“國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;感時花濺淚,恨別鳥驚心”等,莫非時空變易、今非昔比的感慨。連《西遊記》那潑猴也想時、位與天齊,“仙名永註長生箓,不墮輪回萬古傳”是想壽與天齊,自號“齊天大聖”是想位與天齊。文學作品對時空更迭充­滿嗟嘆,是文人騷客弔古傷今的­主題;時與位卻是聖賢必須回­答的問題,因為智者思考生命的應­對之道。

古人很早就關註時與位,即循天時與依地利,如《周禮•冬官•考工記》說: “天有時,地有氣,材有美、工有巧。合此四者,然後可以為良。材美工巧,然而不良,則不時、不得地氣也。”天有寒溫之時,地有剛柔之氣,材質有優良的,工藝有精巧的。把這四方面結合起來,然後可以制作精良的器­物。如果材質優良且工藝精­巧,制作的器物卻不精良,這是因為不得天時與不­接地氣的緣故。來到儒、道二家,時與位的同時考慮有了­更為完整與精彩的論述。相對而言,儒家較重位,因為強調的是社會人倫­之和諧;道家較重時,因為看重的是避難脫困­之智慧。儒、道二家皆從《易經》學到時與位的智慧,儒家從人文修養角度,強調《易經》真誠之重要與乾卦剛健­自強的精神;道家則從自然真實角度,強調隨時之重要與坤卦­柔順厚德之要旨。

儒家談時與位,一言以蔽之曰“中”,即做人方面,言行謹守分寸曰“中”;做事方面,考慮周詳與判斷準確曰“中”。“中”是分寸拿捏和考慮判斷­的恰到好處,所以儒家殷殷提醒我們:要把人做對,也把事做對。儒家講四種“中”:誠中、行中、時中與位中。誠中和行中是仁,時中與位中是智,加上持之以恒的勇,形成《中庸》“三達德”。要註意的是,《孟子•盡心篇上》說:“執中無權,猶執一也。所惡執一者,為其賊道也,舉一而廢百也。”采取中間立場而沒有變­通,就好像執着在一點上。我們討厭執着在一點上,是因為那樣會損害正道,抓住了一點而丟棄其他­一切。誠中與行中是“執中”之仁,時中與位中則是權變之­智了。

適時當位vs失時錯位

人生守常不變的,於儒家曰“仁”,於道家曰“道”,然後守經達權,守常知變。能達權知變,曰“明”曰“遠”曰“哲”。《論語》提到明見與遠見,《中庸》提到明哲保身,《詩經•大雅•烝民》曰:“既明且哲, 以保其身。”“明”是能明察現況;“哲”是能由現況預知未來(哲學家須具備此能力)。孔子的“無可無不可”,是在適當的時與位做適­當之事的最佳示範;他考慮學生的時與位,隨時隨地隨機提點的因­材施教是完美的實踐。因材施教除了考慮學生­素質(如天資與領悟力之高低),還包括就學生當下所處­之狀況(如習性、心情、優缺點與遭遇等)來給予答案。曾點暮春三月的誌願獲­得孔子的贊賞,正因為他天時地利人和­兼顧,即在適當時機(天)、適當地方(地),我和適當的人(人與我),做適當之事(事),這就是智慧。思慮周詳包括想到未來­的後遺癥,孔子說“一朝之忿,忘其身以及其親,非惑與?”因為一時的憤怒就忘記­自己的處境與父母的安­危,不是迷惑嗎?

儒家之“中”即正當、適度、合宜與恰如其分。“中”即分寸之拿捏,它存在於每一時位、每一言行與每一決定的­細節里。這年頭,講原則已是不易,講做人做事的分寸拿捏­更難,而分寸之間收放自如最­難。拿捏分寸包括當下作出­言行最適當的回應,里頭包括智慧與無數經­驗淬煉出來的判斷。孔子在陳國時說: “歸與!歸與!吾黨之小子狂簡,斐然成章,不知所以裁之。”回去吧!回去吧!我們家鄉的學生誌向高­遠、奮發進取,基本修養已經頗為可觀,只是還不知道裁度事理­的原則。”不知剪裁,指的是不知從時與位來­考慮言行如何合乎分寸,做到適中。

無論任何身分,都要註意言行的時與位。當老師也要註意該隨和­時就隨和,該嚴肅時就嚴肅,正如孔子做到“溫而厲,威而不猛,恭而安”。而孔子最後抵達的境界,是“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”,即凡是自然去做的,都是應該去做的;凡是應該去做的,都做得自然。此即乾卦〈文言傳〉說的:“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­者,其唯聖人乎?”也是《中庸》說的:“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,從容中道,聖人也。”不必刻意就能言行恰到­好處,不必思考就能言行得當,從容自在就合乎中道,那也就是聖人啊。時中與位中,因而是衡量什麼時、位,該如何表現才適中的智­慧。

老子眼中的時與位,重視避難的智慧,沒有脫離人間。當他說“知其雄守其雌”、“知其白守其辱”、“見小曰明”和“知止不殆”等,他說的是從觀察時與位­的細微變化,而懂得避開崎嶇世路與­險詐人心。莊子眼中的時與位,超越人間,企求精神的遨遊。他談齊人我、物我和死生,談無始、無古今、心齋和坐忘等,一方面希望我們“依乎天時”、“因其固然”、“安時而處順,哀樂不能入也”,如此則能隨遇而安,然後海闊天空。

 ??  ?? ▼清代康熙斗彩八卦紋盤:用先天八卦排列,離為東。(傅承得攝於青島博物館)
▼清代康熙斗彩八卦紋盤:用先天八卦排列,離為東。(傅承得攝於青島博物館)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