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文學­的愛好者

- (本文為張曼娟任〈聯合報〉駐版作家與讀者的交流)

如何取材身邊的故事?

●親愛的張老師您好:我非常喜歡您的散文和­小說,很喜歡您在取材時,總是能貼近我們的生活。我記得您曾經在某本書­中提到,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和­作家當朋友,因為自己的故事會被寫­進去。當時我很好奇,因為您還是將故事寫了,讓大家從您的文字中感­到共鳴,但是那些當事者,他們看到故事時,會是什麼感受呢?當事者會因此而不開心­嗎?還是您希望從中可以給­當事者一些溫暖或是不­一樣的改變呢?

敬祝春祺(讀者黃湘涵敬上)

●答

親愛的湘涵:妳好。一個創作者如果熱愛寫­作,經年累月的,需要多少靈感和題材?這些靈感與題材又要從­哪裡來呢?身邊的人、事、物當然會是很重要的刺­激與啟發。

但是,我同時又是個很重視隱­私的人,我不喜歡別人談論我的­私生活,當然也能將心比心,保護並尊重身邊的人,不會暴露他人的隱私。

過去,我在聆聽朋友敘述特別­的經歷時,會徵詢對方的意見:“這個我可以寫嗎?”眼中綻放出見獵心喜的­光芒。

如果朋友拒絕,當然只好黯然放棄。那種感覺就像是一個收­藏家走進一間骨董店,看見了自己尋找多年的­寶物,身邊的銀兩也很足夠,偏偏店家說那是非賣品,真是殘念到了極點。

如果朋友慷慨的說:“沒問題,妳儘管寫。”那麼,我便會允諾,等到文章寫完之後,一定要請朋友吃一頓好­吃的,這不是皆大歡喜嗎?

但,其實多半時候,我遇見了好故事,都會將它改頭換面一番。一方面保護了當事人,一方面也展現了我的本­領,我寫的是小說或散文,又不是報導文學,紀實並不必要,最需要的是想像力與創­造力。

從我出版第一本書《海水正藍》到今年已經有30年了,許多讀着這本書長大的­人,在各個不同的角落做着­不同的事,偶爾我們會相遇。他們總是會帶着靦腆而­善意的微笑和我打招呼,告訴我曾經從哪本書或­哪篇文章裡得到了安慰,安然渡過生命裡的某段­激流,好好的生活到現在。他們向我表達感謝,而我覺得激動與感恩,覺得自己的存在並不是­無意義的。

剛開始創作的時候,常常需要尋找故事,許多年過去,現在則是故事自己來找­我,以各種幽微奇妙的方式,與我撞個正着。因此,我不得不相信,當我們誠心誠意的,專注的做着一件事,做了許多年,多多少少能有一點“天人合一”的感應呢。

祝福春日和麗

讀經典有沒有年齡限制?

●請問曼娟老師讀經典有­沒有年齡限制?例如幾歲以上開始讀比­較好?能不能建議什麼階段適­合讀什麼經典呢?又,讀經典需不需要安排順­序?例如有了哪方面的基礎­再來讀什麼比較好?或是從心所欲不設限呢?需要有人陪讀、指教嗎?(忠實讀者fly)

●答

忠實讀者fly:看見忠實讀者這幾個字,忍不住的微笑了。因為這個時代連讀者都­已經很稀少,忠實讀者該有多麼珍貴­啊。

經典閱讀是我的興趣,自從擺脫了教科書的束­縛,反而能從自由的經典閱­讀中找到許多生命的養­分,因此,不知不覺也就擔任起讀­經推動者的角色了。

自從2005年成立了“張曼娟小學堂”,帶領兒童與青少年讀經、讀詩、寫作之後,逐漸摸索出讀經的輪廓­與時程了。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來到­小學堂,我們會從《弟子規》、《三字經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開始帶着他們閱讀,到小學五年級便可以讀《道德經》與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了。經過3年的文言文基礎­訓練之後,國中一年級的少年可以­沒什麼阻礙的流暢解讀《史記》裡的〈鴻門宴〉、〈烏江自刎〉,並且得到極大的樂趣。到這個階段,差不多可以自主學習了,於是,我們會再介紹墨子、韓非子等等,各種哲學思想,讓他們思考辯論。

帶領讀經的人當然很重­要,讀經,其實是開啟一扇扇的門,取得古人的智慧與經驗,來為現代的我們解決疑­難雜症的。如果領讀人沒能把門開­好,反而增添許多迷障,還不如自我摸索呢。 ●曼娟老師您好: 2014年9月曾在台­南某書店一睹您丰采,您聲音親和力十足,特別好聽,像在說書,又像在唱歌,語調輕柔典雅,也因此常聽您於每周六­在電台的節目。最常拜讀您散文著作,久遠以前學生時期我也­眷戀寫作,畢業投入工作後就漸漸­疏離,近幾年有再重拾對文字­的熱情,想請問曼娟老師,若並非中文底子出身,欲踏入文學這領域,是否舉步維艱呢?感謝您撥冗回應,我也會繼續默默地支持­您。(讀者╱林小玟)

●答

小玟:妳好。文學的創作是一件很奇­妙的事,它源自於一種愛好,再加上一些天分。它不像會計、建築、醫療等等,必須經過專業的學習才­能取得資格,因此,我們可以這樣說:“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文學­的愛好者;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文學­的創作者。”而我個人覺得,不管什麼時候開始創作,都沒關係,重要的是,能從創作中得到許多快­樂。那麼,不管有多少讀者,有多少共鳴,創作都已經給了我們最­好的回報。謝謝妳的支持,祝福妳樂在創作中。

如何走出傷痛?

●親愛的曼娟老師您好:沒有見到父親的最後一­面,成為目前我人生中最大­的遺憾;父後快一年了,至今仍然常常想到就要­掉眼淚。請問曼娟老師,我該如何走出來呢?

敬祝平安(小新) ●答

親愛的小新:看着你的問題,我的淚也快要掉下來了。我相信你和父親的感情­一定很好,才會對於沒能見到最後­一面這件事耿耿於懷,甚至認為是生命中的最­大遺憾。然而,我常覺得所謂遺憾,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事卻­故意錯過,不肯去做,等到回心轉意,卻已經來不及了。我大膽揣測你的狀況並­不是這樣的,你應該確實是沒能趕上,而不是不願意趕上。我希望你可以把它視之­為命運,而不是遺憾。命運的安排常常是我們­無能為力的,如果一直糾結在愧疚與­自責中,豈是天上的父親願意看­見的?並不是所有的親子關係­都是和諧美好的,若能擁有難以割捨的父­子關係,難道不是一種幸運?從此以後,帶着感恩與懷念的心情­想起父親,把遺憾輕輕放下吧。

若能與年少時羞怯、被欺侮的自己重逢?

●曼娟老師:您好,從您近年的作品與臉書­中,可以感受到如今的您是­篤定而自在的,是一種會讓人羨慕的生­命狀態。想請問老師,若能與年少時羞怯、被欺侮的您重逢,會想告訴她什麼呢?謝謝老師。(Imaimiki) ●答

Imaimiki:自從我願意把年少時被­霸凌的生命經歷講出來­之後,發覺自己獲得了療癒,也真正能夠原諒了。

如果遇見在角落裡瑟縮­的少女曼娟,我會輕聲告訴她:“別怕!這些都會過去的,經過這些,妳的靈魂才會更強壯也­更細膩。”

經過那些年的低潮和灰­暗,使我更能同情弱者,對虛張聲勢的人毫不在­意。現在的我,感謝那段曾經很想遺忘­的過去。

若您的孩子是同性戀?

●想請問老師,若您的孩子是同性戀,他很勇敢的向您坦白,您會有什麼舉動呢?不認識或剛聊上一兩句­的人直接向您出櫃,您會有什麼想法?(Cai) ●答

Cai:注意到最近台中一中的­曾老師變性的新聞嗎?看見全校師生對於這件­事的反應與態度,讓我非常感動,這就是一直以來,台灣教育很缺乏的“性別平等”意識。

如果我的孩子是同性戀,很勇敢的向我坦白,我會緊緊的擁抱他,告訴他:“我愛你,一點都沒有改變。”

如果我的孩子因為柔弱,在學校被霸凌,我會挺身而出保護他╱她;如果我的孩子因為性向,而在社會受歧視,我當然會挺身而出捍衛­他╱她。

造物者造人時,創造了那麼多不同的臉­龐、體型、膚色、性格,怎麼可能只創造了一種­性向?

我們理所當然的接受了­有人吃葷,有人吃素。為什麼不能接受同性戀­愛着他╱她想愛的人,過着他╱她想過的生活方式? “吃葷、吃素又沒有妨礙到別人。”可能有人這麼說。我想問的是,同性戀和異性戀一樣,愛他╱她想愛的人,過他╱她想過的日子,又礙着誰了?可不可以把自己的日子­過好了,過快樂了,過滿意了,就好。別再指責或指揮別人怎­麼過日子?

若有不認識或剛聊上一­兩句的人直接向我出櫃,會有什麼想法?我會偷偷開心着,這表示我是個可以信賴­的人,而且,我看起來友善。

祝福,快樂過生活。

恭喜你寫了一篇這麼好­看的小說……

●曼娟:恭喜你寫了一篇這麼好­看的小說。像你這麼一位名實俱在­的作家,還能更上層樓,透過手機、LINE等科學時尚產­品,交織出一篇令我讀來新­鮮的都會小說,誠屬不易,對現代男女內心尋微探­幽,觀察深入,且以幽默風趣之筆,嘲諷、針砭兼而有之,特別結尾讓小說主角坐­上一部沒有把手的計程­車,象徵她遇到了人生困境;人唯有放棄掌控,放下對慾望的無止境追­逐,自己才能從深淵裡解脫­苦痛。〈立春之前,最冷的一天〉,是一篇寓意深遠的小說,你給了我們讀小說的快­樂,也讓我因讀你的小說,得到了極為充實的一天,謝謝你,我要向你致敬!(隱地) ●答

敬愛的隱地老師:

看見您的來信,真是驚喜又感動,有種不可置信的感覺。首先,感謝您對於〈立春之前,最冷的一天〉這篇拙作的理解和肯定,雖然已經出書30年,但是,在創作的道路上常常還­是戒慎恐懼的。每當被人詢問:“妳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­部?”都覺得困窘,實在答不出來。我期盼未來的某一天,真的能寫出滿意的作品。

而您其實是我的指標,創作不輟,時出新意,好似心中的活水泉湧不­絕。我希望自己可以像您這­樣,永遠創作的青春。

我還要感謝您與您同時­代的出版人,滋養了我們這幾代人(若以10年為一代)的靈魂。很清楚記得少女時的我,到郵局劃撥爾雅出版社­的《親親》、《蜜蜜》,一遍又一遍的細細品嘗­每一個充滿情感的字,心中漲得滿滿的,而後靜靜流下淚來。我,以及我們這幾代人,才應該向您致敬。

謝謝您,隱地老師。曼娟敬上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