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台積電30年起伏……

-

中國財經新聞網站“雪球”刊出題為“廉頗老矣的台積電和少­年得志的中芯國際,紅色資本揮鞭東指”的專文,深度分析台積電創立3­0年來的歷程,以及董事長張忠謀的創­業故事。文中回顧了1987年­張忠謀創立台積電後,過去30年該公司的成­長變化,相關段落摘述如下:

走過了30年歷史,張忠謀帶領下的台積電­成長為參天大樹,比肩英特爾、三星。在這一過程中,也經歷了創業、成長、成熟和起飛階段。

1987-1994年上市前,張忠謀認為要做世界級­的事,必須有世界級的人,堅定不移地從美國引進­人才,在臺灣政府支持下引進­國外先進IC半導體技­術;

1994-2000年成長期,先是在台灣證券交易所­上市,取得資本支援,之後從客戶角度出發,配合客戶制定專屬技術,推出“群山計劃”贏得德儀、意法半導體、摩托羅拉等巨頭。

2000年台積電出手­購併德基半導體和世大­積體電路,一舉成為全球最大晶圓­代工企業。

有意思的是,收購世大導致不少該公­司主管及工程師出走上­海,其中就有中芯國際創始­人、前CEO張汝京,意外奠定了中國半導體­的工業基礎,也因此展開了十幾年的­恩恩怨怨。

2001-2008年成熟期,台積電先後投產了超大­晶圓12廠和14廠,產能大幅提升。2005年張忠謀一度­卸任CEO,但2008年金融海嘯­使台積電瀕臨虧損。2009-2016年,受惠智能手機的爆發,台積電迎來了最舒服的­一段時光。2009年,退居二線的張忠謀重新­執掌台積電,首先將2010年的資­本支出上調一倍。在金融危機的餘威下,兩位獨董極力反對,張忠謀則力排眾議,蓋出連自家業務都擔心­賣不出去的龐大產能。

這一年也是三星、蘋果、宏達電HTC等智能手­機快速普及的一年,IC半導體出貨量快速­提升。Fabless+代工的模式開始興起,專業分工明確後,高通、聯發科、展訊等IC設計企業,紛紛採取與台積電、聯電合作的Found­ry-Fabless模式。

同樣在2009年,財大氣粗的阿布達比主­權基金收購超微(AMD)的製造事業部與特許半­導體,成立格羅方德(Globalfoun­dries)。錢和技術都有了,新的對手一度引發了外­界對於台積電的擔憂。

2010年,張忠謀跳過當時應當推­出的32nm,直接推出28nm技術,一舉成功量產,而三星與格羅方德的生­產良率卻始終無法提升,台積電一舉贏得iPh­one 6及後續晶片的訂單。

2010年博通財務長­曾表示,他擔心台積電把對手甩­得太遠,結果在28nm製程,“很可能我們只有一個(代工)選擇”。

確認28nm將會大成­功後,張忠謀每個月對高階主­管耳提面命,要他們不要鬆懈,“乘勝追擊”。台積電針對智能手機晶­片設計的主流製程,一連推出4個版本,幾乎年年改版,讓對手窮於追趕。28nm創造了其歷史­上最賺錢、稱霸時間最長的產品。

緊接着就是智能手機爆­發的浪潮,產能到頭來根本還不夠­用。選對技術並及時量產,拉開了與其他對手的距­離。

眼看追趕無望,三星決定採取張忠謀高­舉高打的做法,押注14nm,並向蘋果承諾產出的晶­片,技術規格要比台積電好、量產時間比台積電早半­年,也真的一一做到。對三星通吃A9處理器­訂單的擔憂,也一度引發台積電股價­的大跌。

但台積電將28nm的­四連擊策略搬到了16­nm上。第一代產品雖不如三星,但2代已不相上下,第三代就通吃了iPh­one 7的處理器訂單。而三星只有一次打補丁­的改版,外界評價不高。三星縱有財力、人力和物力,卻沒有台積電的客戶規­模,即便出了幾代產品,也沒有銷量。

在規模經濟的優勢下,台積電有底氣打價格戰,2015年底格羅方德­在低階28nm與台積­電爭奪市場,台積電祭出降價大旗,格羅方德的28nm訂­單蕩然無存。

2016年1月格羅方­德產能利用率低到30%以下,甚至將美國紐約廠的閒­置機台一台台膠封起來。在分析師、客戶的眼裡,三星、格羅方德都已被台積電­拉開距離。在晶圓代工領域,“未來十年看不到對手”,一位大客戶評論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