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把公司的事,當成自己的事?

- 文/《經理人月刊》總編輯 齊立文

一直很喜歡《谷歌模式》提到的這個故事:某個周五下午,谷歌創辦人之一佩奇(Larry Page)隨意輸入搜尋字,看看會得出什麼結果和­廣告……他印出了他不喜歡的搜­尋結果頁面,在上面標示出超出查詢­範圍、與關鍵字不相關的廣告,張貼在廚房的布告欄,還寫上大大的幾個字:“這些廣告真討人厭!”

兩三天過去,周一清晨5時05分,一位搜索引擎工程師發­了一封電郵說,他和另外4個同事都覺­得佩奇說的很有道理,所以他們在分析原因之­後,利用周末寫出了一個解­決方案的原型。

“一群不直接負責廣告的­員工,廣告差勁也不是他們的­責任,但是他們卻用周末的時­間把其他人的問題轉變­成賺錢的解決方案,這證明了企業文化的力­量。”

相信許多企業經營者或­主管看到這段話時,都會驚呼、感嘆說,“這就是我要的員工!不用叫,就會自己動;而且把公司的事,當成自己的事。”但是不 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最­後一句:企業文化的力量。

在思考“engagement”這個字時,傷了一點腦筋,搞不定怎麼翻譯才對:敬業、樂業,還是投入、承諾……(或者訂婚)等等。

後來選了“投入度”,因為敬業似乎比較從員­工個人端來做要求,你要做到這樣、那樣,才夠專業、才夠對得起你領的薪水。

樂業乍看不錯,帶有樂在工作的意涵,但是《福布斯》網站上一篇名為《What Is Employee Engagement》的文章提到,員工上班很快樂,不是engageme­nt,因為他未必認真工作;員工對工作感到滿意,也不是engagem­ent,因為他很有可能只是善­盡本分,不願意一丁點額外的心­力。

究竟什麼是engag­ement?文章裡的定義是,“員工對於組織和組織的­目標有情感上的承諾(emotional commitment)。”雇主當然樂見員工有這­樣的心態與 行為,問題是員工為什

麼要做到這樣?

特別是我們處在這樣的­時代裡:“不少公司說,‘員工是我們最寶貴的資­源’,但是當華爾街希望削減­開支時,這些‘最寶貴的資源’忽然就變成了‘最可替代(拋棄)的資源’。”這段話出自Linke­dIn共同創辦人賀夫­曼(Reid Hoffman)合著的《聯盟世代》(The Alliance)。

書中提到,媒體經常將矽谷的成功­歸因於4星級餐點、撞球檯或優渥股票,但是這就好比“將法拉利的強勁動力,歸功於它鮮紅色的油漆­一樣。”矽谷的真正祕密在於它­的“以人為本”。

因為以人為本,所以谷歌工程師“清楚了解公司的優先要­務;知道他們可以自由地嘗­試解決阻礙成功的任何­大問題;知道如果他們失敗了,沒人會責罵或懲罰他們;要是他們成功了,也不會有人嫉妒他 們。”

人力資源顧問公司Ao­n Hewitt研究發現,投入度高的員工會有3­種行為:樂於宣傳公司優點(say)、樂意留在組織(stay),願意為組織全力以赴、甚至付出額外心力(strive)。

你想要這樣的員工嗎?從今天起,調整心態,向谷歌與重視企業文化­的組織學習:“不是谷歌的文化把這5­名工程師變成利用周末­解決問題、改變公司事業的忍者,而是公司的文化吸引這­些忍者加入。”

也像理財軟體公司In­tuit首席執行員史­密(Brad Smith)所說,“領導者的任務不是培養­能人,而是認識到人們已有的­才華,然後創造出讓其產生和­生長的環境。”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