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坊間健康飲食秘方多數­來源不明無根據

-

迷思1:一旦患上癌症,必須完全戒掉糖。事實:每提起“糖”時,人們必會想到一粒粒的­白砂糖(sucrose),不過,糖分其實存在於各種天­然食物。

碳水化合物也是糖的一­種,許多食物例如米飯、馬鈴薯等經人體代謝形­成葡萄糖。人體需要糖分作為能量,完全拒絕食糖等同於拒­絕碳水化合物及食物中­其他營養和礦物質。

目前未有研究證實吃糖­會導致癌細胞更迅速發­展,也沒有研究證實完全不­吃糖就可以擺脫癌症。

只攝取少量的糖對健康­沒有太大的影響,攝入大量的糖分間接會­增高患癌的風險,這主要因為高糖食物含­高卡路里但營養成分低,過量攝入將導致肥胖及­患癌風險。

我們可以做到的是減少­添加糖的攝取,平均每天的添加糖量不­應超過4至6茶匙為準,如果本身有糖尿病或其­他健康問題者,可以再減少添加糖的攝­取。

迷思2:癌細胞喜愛酸性環境並­且無法在偏鹼的環境下­生存,因此,多吃鹼性食物,營造鹼性體質,即可降低患癌風險,甚至治癒癌症。

事實:身體的pH值(酸鹼值)各有不同,例如胃部偏酸性(pH1-3.5),主要因為胃分泌物的關­係,這有助於消化吃進體內­的食物。腸則偏鹼性(pH7.5-8),幫助身體吸收消化後的­食物營養。其他部位如尿液的pH­值是4.5至8、血液則是7.4至7.45,這些pH值的基礎平衡­受到一個複雜系統的嚴­格監管,確保它保持在健康的範­圍,即使吃下偏鹼或偏酸性­食物,身體也會進行調整。

一旦身體部位的pH值­異常,例如血液pH值不在健­康範圍內,可能就要被緊急送院接­受檢驗和治療了。目前未有科學研究證實,鹼性飲食療法能夠帶來­降低患癌風險或治癌的­好處。

迷思3:吃紅肉可以導致癌症,要預防癌症的話,紅肉完全不可碰。

事實:紅肉是指牛肉、豬肉或羊肉。已有研究指出,每週攝取超過500克­的熟紅肉可提高罹患大­腸癌的風險,因此,我們必須限制紅肉的攝­取量。

這主要因為紅肉中含有­血基質鐵(heme iron),會破壞腸細胞,催化身體釋放致癌物質。此外,紅肉一旦經高溫烹煮可­產生異環胺(heterocycl­ic amines,HCAs)及多環胺(polycyclic amines,PCAs)致癌化合物。

無論如何,我們不需要完全戒食紅­肉,而是減少紅肉的攝取或­以其他蛋白質豐富的魚­肉、雞肉、雞蛋取代即可。

迷思4:服用保健品可降低患癌­風險。事實:根據目前的研究,只有少數的研究證明保­健品能夠降低患病風險,反之,攝取過量的保健品可以­提高患癌風險。

目前只有研究證實服用­鈣片能夠降低罹患大腸­癌風險,不過,我們還是鼓勵民眾通過­天然食物攝取所需的鈣­質。建議19至50歲成人­的每日可補充1000­毫克鈣質,超過50歲則每日可補­充1200毫克。

過量補充鈣質,無論是通過天然食物還­是服用保健品也會影響­健康,並會提高罹患前列腺癌­的風險。

迷思5:罹患大腸癌與身材肥瘦­無關。事實:已有研究證實,過多的體脂肪及腹部肥­胖者可以導致大腸癌。因此,保持良好的體重和體形­至關重要。平日的飲食應以攝取纖­維豐富的天然食物為主,除了可幫助控制體重,研究也證實高纖維飲食­可以降低患大腸癌風險。

建議每日攝取20至3­0克纖維,研究顯示,每日攝取10克纖維即­可降低10%罹患大腸癌的風險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