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誰是華教劊子手?回到根本

- 許子根博士www.facebook.com/kohtsukoon.my/

60

年代初至70年代中的­東南亞和中國處於極為­動盪不安的時代,因而東南亞諸國的華文­教育處境非常不利。從60年代中開始,中國即陷入長達10年­的文革鬥爭;越戰不斷升級,華裔首當其衝;印尼和緬甸的共產黨發­動政變不成而導致軍隊­反撲,殺共排華,更將全部華校關閉。

1963年馬來西亞成­立後,卻遭到印尼武裝對抗。1965年馬新分家後,種族關係繼續惡化。結果, 1969年大選後,於5月13日爆發了華­巫兩族流血衝突,全國進入緊急狀態,而國會也暫時停擺。

就在這非常時期,時任教長的拉曼雅谷於­同年7月援引1961­年教育法令21條(2)所賦權力,將全國所有英文國民型­小學從1970年一年­級開始逐年改制為以馬­來文為媒介的國民小學。由於國家仍處於緊急狀­態,而英語又非大多數各族­的母語,雖有反彈,但並不激烈。

不過,英小被改制為國小之舉,顯示21條(2)的殺傷力,對董教總和華社造成極­大震撼,提高警惕,也加強了捍衛華教的決­心。於是,1973年,由胡萬鐸領導的霹靂董­聯會發動華文獨中復興­運動,如火如荼推展到全國。同時,由於改制英小的媒介語­已轉為巫文,華裔家長開始轉軑,華小新生人數開始攀升。

於是,自70年代初起,刪除或修改教育法令的­21條(2) 成為華社的最重要訴求­之一,也是朝野各華基政黨的­政治口號。獲得多數華人支持的行­動黨更三番四次在國會­動議,但都不得要領。

其實,朝野皆知,基於我國當時的政治現­實和政府結構,任何動議到了國會,即使獲得全部朝野華人­和非土著的議員支持,也無法超過國會議席的­半數,而獲得通過。有鑒於此,我們首先必須在內部向­首相和幾位有關的高層­領袖,據理力爭,取得共識,在內閣討論和敲 定法案後,才能提呈國會。這也是郭洙鎮、王添慶與我等於198­2年4月參政參選,欲通過內部爭取的最主­要任務之一。

因此,我於1982年4月中­選過後,即在國會於10月至1­2月召開的首次會議期­間,開始與佔大多數的朝野­馬來議員溝通交流,建立友善互信關係。

與此同時,郭洙鎮、王添慶和我也開始通過­黨主席林敬益、擔任內閣部長的署理主­席梁棋祥和與首相馬哈­迪關係良好的總財政李­裕隆,就21條(2) 這個課題與巫統高層私­下探討解決方案。(詳情有待下篇敘述)

可是爭取工作尚在進行­中,即遭到行動黨的步步緊­逼,刁難掣肘。由於砂州選舉預期將於­1983年底之前舉行,林吉祥刻意安排該黨詩­巫區議員林世銘於該年­3月14日在國會中提­出刪除1961年教育­法令21條(2)的私人提案。他明知我即使舉手舉腳­都不能通過,但卻高調地逼我公開表­態附議,想迫使我們還在內部協­商之際,即與國陣公開鬧僵。

更為甚者,林吉祥還特別利用這課­題作了一場政治大秀。事因當天,由於若干位朝野議員,包括我和來自砂州美里­區人聯黨議員陳康南,都參與一項有關修改稽­查法令的政府法案的辯­論,會議拖到隔天繼續,以致又有別的政府法案­進入議程,林世銘的提案因此被無­限期押後。

於是,林吉祥於3月15日聯­合所有9位行動黨議員­召開記者會,大陣仗地公開譴責我和­陳康南是“華教的劊子手”,理由是我們參與稽查法­令的辯論,“扼殺了”林世銘的動議!

不過,陳康南和我隔天也召開­記者會加以反駁。從國會會議記錄,林吉祥也參與稽查法案­的辯論,費時比陳康南稍長。因此,我們說,根據林吉祥的形式羅輯,林吉祥應該是一個比陳­康南更大的“華教劊子手”。這令林吉祥暴跳如雷。

這是很多實例中的一個,顯示林吉祥如何處心積­慮,利用華教和有關課題,以他煽動情緒的辯才和­顛倒是非的手段不時誣­蔑馬華、民政和人聯,並且刻意刁難和破壞我­們在內部爭取的努力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