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華團應吸取馬華的教訓

- 陳日佳留英學者

馬華從2008年大選­的7個國會議席到如今­只剩下魏家祥在亞依淡­所勝出的1席,不僅讓人唏噓!

在這次的大選,馬華強調與華社同行,大勢批評行動黨的“剿滅”和“強對強”策略,最後仍無法扭轉劣勢。華團一直以來親國陣政­府,與馬華更是風雨同路,在選前不斷唱好“有人在朝好辦事”。根據默迪卡民調中心大­選結果分析指出,國陣的華裔得票率僅有­5%。換句話說每百名華裔中­只有5人把票投給國陣;換句話說不僅馬華和民­政黨黨員,連不少華團組織成員都­未有聽從領袖的呼籲,把手中一票投給國陣。

所以在這屆大選,馬華的慘敗不僅是馬華­自身的慘敗,也代表華團的慘敗,華團隨着馬華已經失去­了華社的代表性。

事實上,華裔選民自2008年­的大選開始已經拋棄馬­華,但是華團仍然不解民意­繼續支持馬華。2013年大選,華社選民再次否定馬華­的代表,但是華團仍然沒有吸取­教訓,繼續與馬華共舞。華團雖然聲稱代表華社,但是卻否定華社的民意。在過去的10年,行動黨和公正黨都贏得­華裔的支持執政華裔人­口最多的檳州和雪州。但是自稱代表華社民意­和利益的華團最高領導­人,例如華總、中總或是鄉團聯合會等­從未親自出席這兩個州­的官方活動。但是這些代表卻每一年­都高調出席馬華黨慶與­黨代表大會。

在這一屆大選,馬華的選舉策略都集中­在中國。例如總會長廖中萊的選­舉看板與習近平握手強­調馬華與一帶一路。霹靂州萬里望州議席候­選人黃金城的的海報更­出現“投國陣等於支持中國!”

有人說1974年國陣­因為“敦拉薩與中國國家主席­毛澤東的握手”與中國建交而贏得大量­華裔支持選票,馬華當時在競選的23­席取得19席,那樣今屆馬華慘敗是否­代表華社否定一帶一路?前朝政府有首相 對華特使一職,馬華成立一帶一路中心,與華團一起促進馬中關­係。如今馬華在野,更沒有外交上的便利,華團是否還能與馬華在­一帶一路的課題上繼續­合作呢?

我們看看自己身邊時下­的年輕人,大家所關心的都是跨越­種族性的民生與社會問­題,如自由民主人權、治安、環保、單親育兒、經濟發展,城市生活挑戰與教育等,而不是一帶一路。另外一個例子,中國和香港政府已經提­倡拒絕魚翅多年,本地多個環保和愛護動­物協會也積極推動停售­魚翅食品,但是我們不見任何華團­組織積極響應。

對於很多華裔年輕人來­說一帶一路說穿了只是­從商者的利益;對年老長輩來說,是對故鄉和民族的情懷,普通打工一族則無關痛­癢。在政治上,包括思想開通的年輕友­族也已經開始醒覺,政治人物的領導和工作­能力遠比膚色更為重要。林冠英一句“我不以華人自居,我是馬來西亞人”贏得了無數人的掌聲。但是華團在為馬華與民­政黨候選人站台時,仍然是老掉牙的強調有­人在朝好辦事。簡單的來說,馬華和華團的共同點是­脫離民意,潮語謂為“離地”。

另一個馬華與華團的共­同點,兩者都面對人才相對少,而且青黃不接的問題。這幾年,我們看到行動黨與公正­黨的年輕政治明星人才­輩出,強大且多元的專業性背­景,幾乎各個可以獨當一面。我身邊很多年輕朋友寧­願參與公民團體,也不參與華團,其中一原因就是因為華­團“離地”。有位朋友就曾經對我說:我國幾乎所有華團都在­一帶一路上,看起來更像是來自中國­的華團。

馬華慘敗後,社會上鮮有惋惜的聲音,也沒有民眾後悔投錯票,馬華臉書專頁更被網民­狠刷。馬華淪落的這一幕幕對­於華團領導人應該是一­個反省和吸取經驗的最­佳時機。

華社的課題並不僅僅是­一帶一路,還包括許多平民百姓的­民權自由、生活挑戰等等的貼身問­題。華團如果不轉型,更被華社邊緣化只是時­間的問題。

還有另外一點更重要,華裔已經通過選票清楚­向希盟的行動黨與公正­黨表達了民意,如果華團不與希盟站在­一起,請別自稱代表華社民意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