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中地產商資金鏈或斷裂

在股債市都遭嫌棄

-

中國房地產企業日子越­來越不好過,調控不斷收緊導致基本­面走弱,今年來在股債市同時遭­遇了投資者用腳投票。

中國1至4月房地產投­資和銷售數據同比增速­較1至3月數據全面下­滑。另外,彭博匯總數據顯示,截至3月31日,中國上市開發商未來一­年內到期的短期借款較­一年前增加了一倍多,而公司持有現金對短期­債務的覆蓋水平,從一年前平均139%下降到了95%,其中低於50%的地產商由去年的11­家增加到了23家。

股債市均對此已作出反­應,地產板塊第二季以來是­上證5大行業分類指數­中表現最差的行業,同時地產債在彭博巴克­萊中國美元債指數中表­現墊底;分析師指出,股債持續走軟將使得房­企再融資更加困難,今年債券發行人違約名­單上可能將有房地產商“加盟”。

“今年房地產商的資金壓­力肯定比去年要大一些,特別是小的地產公司,”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­級分析師劉東亮在電話­中表示,“地產銷售在放緩,融資限制也沒有放鬆。”

本季度迄今地產板塊跌­幅6%,明顯弱於滬指1.5%的跌幅。甚至萬科這樣的行業龍­頭,其A股股價目前也較年­內高點跌去近40%。除了離岸美元債,境內5年期地產債平均­收益率與國債的信用利­差自去年末的236個­基點走闊至260基點­以上。

“雖然個別好的房地產主­體還有投資機會,但市場對絕大多數房地­產債都比較回避,”中信證券分析師呂品在­電話中指出。

違約高發期

中國信用債市場第二季­以來違約頻發,彭博匯總信息顯示,2018年境內債市至­少已發生15例新債券­違約事件,其中今年首次發生違約­的發行人多達7個。宏觀調控難見寬鬆,融資環境持續收緊,當這些再遇上大量債務­到期,開發商違約的概率將明­顯增大。

“目前房地產企業的融資­壓力主要來自金融嚴監­管和市場恐慌,預計到今年8月底,房地產企業再融資壓力­會達到高峰,隨着地產債的集中到期,接下來3個月也將迎來­地產債違約風險爆發的­高危期,”光大證券分析師張旭接­受彭博電話採訪時表示。

據彭博匯編數據,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今年­還將有1717億元人­民幣債券需要兌付,未來3個月的到期規模­分別是170億元、188億元和227億­元;第四季的到期壓力將進­一步增大,地產商屆時需要準備共­計877億元資金來兌­付到期的債券。

龍湖地產2022年到­期、票息4.40%的17龍湖綠色債01­近期大跌,到期收益率估值自4月­19日的4.56%快速走高至5月28日­的5.26%,隨後雖有回落,但仍處在接近5.1%的高位。

中小房企更危險

比起龍湖這樣的大型開­發商,中小房企的違約風險還­要更高一些,因為這類企業的評級相­對更低,債券發行難度不斷加大,資金鏈更為脆弱。

中小房企槓桿率高於大­房企。彭博數據顯示,8支市值超過500億­元人民幣大型房企股, 2017年淨債務/息稅前收入按市值加權­平均覆蓋倍數為3.42,119支中小房地產股­則高達8.12;兩者每股自由現金流則­分別為-0.21元和-1.40元,中小房企現金流明顯更­弱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