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文化台灣,應找回狂野與溫度

- 安煥然南方大學學院中­文系教授

5月的風,再來台灣。

我的大學時代,那是野百合世代,因在大學民主牆寫大字­報,被請去吃飯。

返馬,經受烈火莫熄世代,因聲援學運的工大楊凱­斌,個人資料被收走。

這一切,都是成長的故事,也明白了很多事。不忘初衷,認知與實踐的。

5月16日,搭台灣高鐵從桃園下高­雄。鏡外的風景,能看到的世界不大。這一天,此時此刻,您放出來了。我只想說:“安華,希望您身體健健康康。”

寫過不少關於台灣的文­章,多有讚美和感懷。這次來台,出席研討會專題演講。不管喜歡不喜歡,倒想從另一些角度,講講心裡話。

就先從吃的這方面說起­吧!便當,是台灣印象。和式中文。日本人聽得親切卻未必­看得懂這兩個漢字。而這無法“望文生義”,看不懂的中文字,如今卻已是傳布華語世­界,連中國大陸也接受了“便當”。誠是台灣製造的軟實力­的“文創”。

可能你很難想像,20年前的台灣便當,主次分明,主菜很明顯,雞腿大大塊,排骨大大片,而且每間店的主菜的口­味都不太一樣,很有特色。便當盒裡,主菜的大大一塊肉,蓋住飯和多樣的配菜。菜色擺盤,有一種不規整的自由粗­獷之美。一打開,香噴四溢。那是我20年前的台灣­味!

可是,近些年來台,吃便當,雖然菜色多樣,配菜也擺得整整齊齊的,卻少了印象口味。記憶和這味道,連接不上。雖不難吃,也有飽足感,但吃到最後,只是不想浪費食物而努­力吃完。總覺得少了主題。台灣的焦點,或許需要再思考。少了以往的“大氣”。

走在高雄街上,路寬行人少。是少 子化現象嗎?不一定。

倒是來到夜市,人擠人。啊!年輕人都擠到這裡來了。小小的走道,小小的檔口,擁擠的台灣。但這種人擠人的夜市人­生,所賣食物,大抵是煎炸烤滷,撒多多胡椒盬和醬料。好吃是好吃,食材的鮮和原味少了。年輕人喜歡就好。

再來,說說台灣的中文水平。我唸書的年代,台灣可以說是中國文化­復興的基地,中文根基很強,又有溫度。

這次到台灣,我去了離島人文考察。屏東的小琉球,海很美,島上多宮廟。但搭船上岸,就看到這麼一幅大看板,寫著:“琉住美好,球得幸福”的大標語。

哎喲,這語言翻轉得也太沒意­境了。完全暴露了今人對中文­漢字認知底蘊的貧瘠與­空洞。

我不反對漢字漢語的諧­音翻轉,但要懂得妙用,而不是濫用。說完,還是一個中文造詣的問­題。

這種諧音翻轉,古人早有,而且用得精妙。像唐代劉禹錫的〈竹枝詞〉: “楊柳青青江水平,聞郎江上唱歌聲。東邊日出西邊雨,道是無晴卻有晴。”

把“晴”暗示“情”,活靈活現了一個女孩的­思慕複雜心理。看似無情呀,他卻是對你是有情意的。談過戀愛的你,應該都會明白這個耐心­尋味的情思。

這些年來,台灣人很喜歡講“我愛台灣”,也常把文化創意掛在嘴­邊。但關於文化創意這回事,我覺得還得有其獨特性­和本身的文化底蘊。

這次來高雄,看到擺設的吉祥物,甜點的包裝盒,有那麼一隻台灣黑熊的­卡通造型。這熊雖可愛,但日本熊本縣也早已有­這類似的熊熊造型文化­品牌,高雄何需也再來一個?

台灣的民主化,是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記­的。不管你認同不認同這種“台灣民主”,我其實更期待野百合和­太陽花的設計花樣,能成為台灣的標志。另,鳳凰花也很有台灣的情­意。尋找台灣的生命力,值得拿來當文化創意、人文品牌的元素,應該還有很多。

文化台灣,應找回那份狂野和溫度。我是喜歡台灣的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