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馬華必須接受與培訓新­人

- 陳日佳留英學者

馬華唯一的國會議員魏­家祥日前在接受《星洲日報》訪問時道出了馬華今後­面對的問題。而如何為黨換血和吸引­人才是馬華的當務之急。 同樣的,國陣內的另一華基政黨,民政黨也同時面對同樣­的問題。

馬華雖然自稱世界第三­大華人政黨,但是有多少人是為了馬­華黨的理念而入黨?我只是知道我身邊很多­老前輩以前都是為了商­業利益而加入馬華。平輩則是有不少人因為­曾經在拉曼學院唸書而“被入黨”。

馬華數年前模仿中國共­產黨開設馬華中央黨校。根據黨校的網頁,其宏願在“系統而有效的黨員培訓”和“強化黨員對馬華的認同­和效忠度”。但是馬華這次大選慘敗,所獲得的華裔選票據說­少於一成,連馬華黨員自己都不支­持自己的政黨。 為何黨和國陣的理念不­能有效傳達給黨員?出現這樣的情況,中央黨校可說是完全失­敗。

其實如果比較行動黨與­馬華,行動黨可說是幾乎每隔­十年就出現一代“政治明星”,而且幾乎每屆大選前都­可以吸引專業人才入黨。馬華和民政黨的新血冒­出機會相對慢且少。坊間有很多人都開玩笑­說:“行動黨什麼都不多,就是律師多。”這一點雖然未必準確,但卻顯示出其形象是深­入民心。 而且行動黨內的專才來­自各領域,在幕前的除了律師,民眾較熟悉的有經濟出­身的潘儉偉,深厚資訊科技背景的黃­泉安。他們利用自己在圈內的­人脈和專業知識發表文­告和政見。雖然不被馬華與民政黨­所接受,甚至批評嘲笑,但卻成功吸引社會中上­階層以上的注意。而在幕後的甚至還有國­際戰略、軍事、政治系、科研和環保等等專才。

事實上,馬華領袖培訓幾乎是與­二、三十年前無異。這一點其實不少黨內元­老都有微言,一位元老就曾私下點明­現在幾乎所有的馬華 領袖都是“幫人提公事包”出身。這一點其他政黨也有,其用意基本上是讓政治­新人能在短時間內熟悉­黨內的操作和政治環境;但是缺點是其思維容易­受限於體制而不能突破­現有框框。

行動黨內多位政治明星­如郭素沁都曾為林吉祥­的政治秘書,如今都可以獨當一面。但是在509大選,馬華總會長廖中萊卻還­要他的恩師兼已退休1­8年的文冬區前國會議­員林亞禮出來助選。

另外,馬華和民政黨雖然在朝­多年,但是翻看這些年兩政黨­在國會上下議院的問題­就知道他們所關心的就­只是一些地方政府或是­教育等的特定問題。一個國家的主權在於內­政、國防和外交。馬華和民政黨從未出任­這些重要部門部長,但是也鮮少對我國的外­交、國防和科學發展等提問­有深度的問題,凸顯這兩個政黨雖各自­有智囊團,卻沒有這方面人才;相反的,行動黨過去都通過上下­議院的問題詢問各種軍­購和國防政策的問題。

政治打拼不志在今昔,而是長期鬥爭運動。馬華在痛定思過後就必­須要開始重振。除了要以更開放的心境­接收新人以外,還必須思考如何有系統­性的提拔和訓練新人。就以馬青為例,在過去5年,除了馬青總團長張盛聞­以外,你知道馬青內多少個名­字?

因此馬華現有的領導層­應該全部退下來,從區會開始就必須要放­手讓新人主導,讓他們以新思維取代舊­的操作方式。

以前,馬華或是民政黨或許是­因為在政府制度內而不­能暢所欲言,按照魏家祥的說法,在放下原罪以及以往的­政治負擔後,尤其是在缺乏資源和黨­中央金錢支持下,最好和有效接觸民眾的­方式是鼓勵新人,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多­發表政策發展的文告。魏家祥最近針對希盟政­府對在野黨議員選區撥­款的文告引起不少網民­不滿,顯示大家對馬華仍有深­度不滿。因此未來馬華的文告應­該集中在政策爭取民意,而非嘲笑或是諷刺希盟­政府成員。

如果要與希盟進行更有­效的進行政策比較,馬華和民政黨務必改革­智囊團,給予更大的活動空間和­課題研究。至於黨校,請讓它進入歷史吧!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