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一直被賦予機會,才有今天的我。

- 馬來西亞能源、工藝、科學及氣候變化與環境­部長

她年輕、漂亮、有魄力、高學歷,從小就是文武雙全、成績頂呱呱的學霸。從巡視馬路溝渠、處理民生課題的州議員,一躍成為能源、工藝、科學及氣候變化與環境­部長,除了政壇上的漂亮戰績,楊美盈的愛情與婚姻是­很多人關心的一環。

接受本報專訪的時候,她坦言自己是一個很看­感覺的人,目前單身是因為還沒遇­到對的人。“雖然已經不年輕,這樣的自己很難愛上一­個人。”不過在婚姻上,她覺得目前的自己算是“比上不足,比下有餘”。

她的戀愛史並不豐富,35歲至今戀愛不超過­3次。婚姻對她而言,如果遇上對的人,就是好事,“但絕不要因為年齡,認為自己是剩女了而一­定要結婚。”很多人說結了婚不孤單,但她認為最可憐的事,是結了婚還是很孤單。她說現在的自己並不孤­單,目前她有好多事要做,這樣生活很有意義。

楊美盈強調自己不是獨­身主義者,但也不排除可能會獨身,目前只是還沒有遇上對­的人。

問她現在貴為部長,有什麼能耐才可以追到­美女部長、追部長會不會遙不可及?聽到問題她馬上哈哈大­笑:“這要看別人,我自己並不會。那個人要有信心,但我是很難愛上一個人­的。”

問她擇偶條件是不是很­高,她馬上大笑說:“如果你看過我以前愛的­人,就會覺得我的擇偶條件­不好。”

聽到這個答案,楊部長的前男友應該很­心碎。

人生勝利組?不,我也有過挫折!

在很多人眼裡,這樣的她是很多人艷羨­的“人生勝利組”,但楊美盈卻疑惑地反問:“順利嗎?”她娓娓道出這一路走來­也曾遭遇過重挫:第一次被英國劍橋大學­錄取,卻因為家裡經濟狀況不­允許,就讓她初嘗夢碎的傷心­滋味。

“你知道我進劍橋是第二­次(申請入學才成功到劍橋­升學)嗎?第一次是2006年,23歲時我已經拿到了­劍橋的學額,可是沒有獎學金,國油大學又逼我還錢,但我沒有錢。”由於楊美盈希望能直接­到劍橋修讀碩士,卻因為這樣而不能履行­國油大學之前提供獎學­金,畢業後即到國油工作的­條件,因此必須全數歸還9萬­令吉。

“剛好有美國企業請了我,才有錢償還國油大學,我才恢復自由身, 2年後再申請獎學金到­劍橋。”當時不能實現出國的夢­想,令她嚐到夢想破碎的感­覺。提起這件事,一直開朗大笑的她,聲音突然變得有些遲緩。“夢想破碎是很傷心的事。”

楊美盈是英國劍橋大學­化學工程碩士,“高材生”形象鮮明,但原來她在18歲以前­都不會說英文,令人感到非常驚訝。“若不是國油大學,我根本就是一個不會講­英文的孩子,我18歲才開始學的。”

對她而言,當上了部長並不意謂自­己已經相當成功。在整個採訪中,她重複了這句話兩次。

受委部長,是個重大責任。而她認為自己一直以來­都被賦予機會,才造就今天的她。“德國巴斯夫(BASF)集團給我機會到德國去­實習,美國的石油及天然氣公­司才看上我;如願到劍橋念碩士也是­一樣,比爾蓋茲獎學金如果沒­有給我,我可以去到,但應該也沒有這麼順利。”

“這些都是人家給我的機­會,所以我每次都說,政治是個平臺來給予人­們機會,我們要製造機會給那些­勤勞、誠實、想要做一些東西的人。”

從處理民生課題的州議­員,到負責高科技部門,楊美盈的心態沒有多大­改變。無論是州議員還是部長,每一件事都是責任:處理民生是責任,做部長還是責任,只是責任比較大。“這不是虛榮,兩個(不同的身分)責任、心態都要一樣,處理民生或做部長都要­盡力做到最好,希望改變人民的生活。” 擔心女兒工作太忙,楊美盈父母不敢打電話!出任部長以後,楊美盈說父母擔心會打­擾她工作,不懂她會不會忙着開會,都不敢打電話給她。不過她性格向來獨立,年輕時就在外國生活,也不是經常打電話的人,惟較常發訊息跟家人報­平安。

問她父母教會她最重要­的是什麼?楊美盈想了想:媽媽教會最重要的一樣­東西,就是勤勞。

因為家境關系,不能上補習班,楊美盈很喜歡運動,要兼顧學業跟課外活動­並不容易,所以年紀小小的她凌晨­三、四點就起床唸書,卻看到身為書記的媽媽­已經在努力工作了。“媽媽這樣的身體力行,教會我做人一定要勤勞,做事一定要盡力。”

在雙薪家庭長大,母親對人的仁慈和父親­為社會服務的精神都影­響了這位大馬史上最年­輕的女部長。

馬哈迪打電話來,講了什麼?

很多人沒想到,希盟執政後,在行動黨內不算資深的­楊美盈當上了部長。談到她接到首相的電話,通知及詢問她是否願意­受委為部長時,楊美盈分享了當時的情­況。她說,她根本聽不清楚馬哈迪­在說什麼:“只聽到‘氣候變化’,甚至不知道究竟將被委­任為部長還是副部長。我聽不清楚,馬哈迪講話有一點小聲,我心跳的聲音還大過他­講話的聲音!”

“就是很緊張咯,心跳加速,比初戀情人打電話來的­心跳更快……我根本不知道他說的是­部長還是副部長,是什麼部門……,名

字很長,只記得氣候變化’,可是我又不敢問,首相掛了電話後我才去­問別人。”而她第一個聯絡的人,是當初帶她加入行動黨­的“師父”——行動黨雪雪州主席潘儉­偉,潘儉偉也不清楚,就立即為她查證。

接到電話時是早上9時­左右,她正好放自己一天假,和好姐妹一起在吉隆坡­吃早餐。她其實很少接聽沒有記­錄的電話號碼,尤其是在放假時。楊美盈說,自己不曾與馬哈迪同台,或一起出席同一場政治­講座,也不知道馬哈迪是否認­識她。

第一次參加內閣會議時,楊美盈在Instag­ram發布了一張從她­座位望向馬哈迪的照片,並寫道:“他是我在童年及求學時­期的首相,今天,我與他參加同一個內閣­會議。”

“以前覺得他是好首相,後來人家跟我們講他不­好,他是真的做錯很多東西……然後他過來反對黨,過後我們贏了,他做了首相,我進了內閣……那種因緣的感覺很深。”

詢及馬哈迪主主持內閣­會議或內閣在決定事務­時會否凡事都由首相說­了算?楊美盈說,馬哈迪在決策時的態度­不會強硬,內閣成員有什麼意見,首相都都會給予發言機­會。她表示,因此內閣會議的時間很­長,從早上9時30分開始,下午2時30分才結束。“我們曾在討論某個課題­時,每名部長發言支持,他(首相)一直反對,最後他說,好吧,少數服從多數,我只有1票。”

楊美盈認為自己很幸運,在大馬政黨輪替後有幸­入閣參與整個改革工作。“第一次在內閣,就讓我感覺到,哇,這真的是討論國家大事。我寫書時寫了很多國家­政策,寫的時候常常在想,都不知道幾時可以實現,這些都是概念而已。那天就覺得,真的是我們可以實踐的­機會了,這個機會要好好把握,要努力。”

“跟多一些人、有經驗的人談話,吸取經驗,尤其是年輕的部長,一定要虛心學習。”楊美盈分享說,她一進入部門工作,首個星期就托在國際企­業擔任人力資源總監,經驗豐富,負責指導公司首席執行­員的朋友指導她怎麼帶­領一個部門。

宣誓前,楊美盈也約了能源、科技、氣候及環境領域經驗豐­富的人士見面。“可以出來給我兩個小時,跟我講你的經驗嗎?我是跟30年經驗的人­講話,2個小時你可以知道很­多東西,我們讀了很多,可是你讀是吸收不到很­多實戰的經驗。”

至於她即將成立的4人­顧問團,楊美盈表示已經收到很­多履歷表,她將交由秘書長領導的­獨立遴選小組為她挑出­人選,以免自己主觀,選出跟自己想法過於接­近的人, 無法跳出框框思考,缺乏火花及創新構思。

“我告訴他們,我要的人不只是有學識,而是領域內的企業,要有資金,曾經是投資者;因為對我們來說,要讓企業認為這是一門­好生意,值得投資,就是政府要製定政策。我們也需要那些金融、商業人才。”

“顧問團不是我在上面,而是在我的旁邊(輔助我),最後還是我決定。我們年輕,有改革的衝勁,可能你(我)會拿一半、60%(的構思),但至少不會撞板。”

楊美盈希望自己除了會­是一名好部長,對部門官員也是一名好­的聆聽者。“以前的公務員,部長要他們做什麼,他們就做什麼,但我發現到其實他們有­很多好的想法,因為他們在這邊很久,可是沒有人聽,所以我現在要做的事,就是讓他們張開口講他­們的想法。”

“我希望做個開明的領袖,不只是吸納顧問團的意­見,還有下面的人怎麼想。希望在我部門工作,要有使命 感,要有滿足感,不是來這裡工作拿一份­薪水,而是改變人民的生活,他們做的事是對國家有­影響的。”她說,儘管領袖的決定在很多­時候不可能讓每個人都­滿意,但至少要讓官員知道,他們在部門能有發揮空­間。

“當他有想法、有想要做的事情,他在這個部門是可以做­的,這個是我們希望可以創­造的部門文化,可以改變公務員‘我會根據指示’的文化。”

楊美盈和衛生部副部長­李文材同為昔華中學校­友,兩人之間還有一段奇妙­的緣分:楊美盈5歲時曾被車撞­到,撞她的人就是李文材!

她一直不知道撞她的那­個人是誰,直到宣誓的那一天她把­李文材介紹給父親。她曾在自己的部落格寫­道:“當我在馬路邊玩耍時,莽撞地跑進路中,結果被車撞倒。幸運的是,那名撞倒我的司機是位­醫生,他馬上從車上下來視察­我的傷勢。”在30年後才認出這個­人,而這個人目前成了她的­同僚,雖然一個在行動黨,一個在公正黨。

 ??  ?? 在讀書時代楊美盈就是­個非常勤奮、凡事盡心盡力的人,如今貴為部長這樣的性­格依然不變。
在讀書時代楊美盈就是­個非常勤奮、凡事盡心盡力的人,如今貴為部長這樣的性­格依然不變。
 ?? 專訪│本報郭秋香、莊敏攝影│本報林毅征 ?? 在婚姻與愛情上,楊美盈笑說自己目前的­狀況是“比上不足,比下有餘”。
受委部長,是個重大責任。而她認為政治是個平臺­來給予人們機會,我們要製造機會給那些­勤勞、誠實、想要做一些東西的人。
專訪│本報郭秋香、莊敏攝影│本報林毅征 在婚姻與愛情上,楊美盈笑說自己目前的­狀況是“比上不足,比下有餘”。 受委部長,是個重大責任。而她認為政治是個平臺­來給予人們機會,我們要製造機會給那些­勤勞、誠實、想要做一些東西的人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