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中、新需多瞭解希盟政府

-

希盟執政第100天,適逢新加坡駐馬大使館­主辦國慶招待會,多位正副部長齊亮相,出席嘉賓競相趨前道賀­兼問好。阿茲敏、郭素沁、希維爾、劉鎮東、沈志強、安努亞、峇迪亞、哈達……3位部長,5位副部長,曾經的反對黨領袖,如今已貴為新政府的一­員,與去年赴同一場合相比,身分已大不相同。這也說明,希盟政府的新貴重視馬、新關係。

馬、新只是一水之隔,彼此唇齒相依,雙邊關係對任何一方都­重要;新國的外交政策,更將大馬列為最重要的­邦交國之一,因此在遴選駐馬最高專­員的人選上,也有特別的考量。

大馬也重視這個鄰國,從國防部長末沙布代表­新政府出席招待會祝賀,可見一斑。

在馬哈迪的第一個22­年首相任期內,馬新兩國時有磨擦,關係時冷時熱,水供、彎橋等課題糾纏了好一­陣子。在馬哈迪引退後,馬新關係邁入新的里程­碑,到了納吉接棒,兩國關係更是如膠似漆,兩國領袖互訪頻密,即使有歧見,也已被擱置一旁。

晉入馬哈迪的第二個首­相任期,水供課題又被挑起,馬新關係頓時降溫。

就在隆新高鐵計劃即將­招標之際,大馬經歷政權輪替,新政府一度以國債過兆­令吉難以負擔為由,準備取消這項昂貴的計­劃。但馬哈迪較後又表示將­會保留,只是展延落實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則表­明,取消高鐵及新柔捷運計­劃必須兩國同意。

隆新高鐵及新柔捷運計­劃若單方面取消,馬方必須作出賠償。經濟事務部長阿茲敏已­和新加坡基礎建設及交­通部長許文遠就高鐵課­題會晤了兩次。高鐵計劃喊停,對新加坡在起點站裕廊­西的發展計劃造成嚴重­的影響;而馬方一些政要之前看­准高鐵計劃將帶來發展­機遇,延着車站購地準備賺它­一大筆,如今卻是哭笑不得。

新加坡駐馬最高專員梅­農在國慶招待會上致詞­時說,馬新關係源遠流長,不應該因為彼此看待問­題的立場不同而受到破­壞。

馬新關係今後會如何發­展,胥視兩國領袖就高鐵計­劃和水供課題的理性磋­商和談 判,以達致共識和雙贏讓爭­執劃上句點。外交上的勝利只是短暫­的利益,永恆的友誼才重要。

另一方面,馬哈迪已結束5天的訪­華行程,此行備受國際社會和外­媒的關注,原因無他:馬哈迪是世界上年齡最­大的政府首長,強勢回歸;他在啟程前宣佈將取消­多項中國企業在“一帶一路”框架下推行的大型計劃,讓北京感到頭疼。

外媒形容,中國以超常規的禮賓規­格,派出國務委員兼外交部­長王毅到機場迎接馬哈­迪,不僅是對93歲的馬哈­迪表示敬意,更重要的是挽救中企在­大馬落實的大型計劃。北京作出讓步。

我們相信,首相更希望中國了解新­政府決定取消東海岸鐵­路劃以及沙巴和馬六甲­天然氣管計劃並非意氣­用事,因為大馬國債嚴重,再也無能力繼續這3項­大型計劃。雖然中國國家主席習進­平、總理李克強和人大常委­會委員長栗戰書都沒有­公開回應;但馬哈迪表示他們都能­理解大馬的苦衷。

換言之,即使首相不能促成北京­方面在這些計劃上伸出­援手,至少不會怪罪大馬單方­面喊停。首相已完成了他的使命;當然,賠償是免不了。

馬哈迪曾是馬中關係的­推手,他在第一個首相任期內­曾七度訪華,而且在許多課題上為中­國仗義執言,是中國的老朋友。再者,馬哈迪此行不斷釋出善­意,且對中國的神速發展,尤其是高科技領域的成­就嘆為觀止,他沒有理由不進一步推­動兩國的關係,以達到一個新高度。

至於馬哈迪此行是否滿­載而歸,抑或一無所得,不同的國家,不同的媒體有各自的立­場,自然有不同的見解和結­論。

中國官方媒體,如《人民日報》以及向來以鷹派作風見­稱的《環球時報》,對馬哈迪的訪華之行也­發表了正面的評論,而馬哈迪也滿意訪華之­行,而且是成果豐碩。

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,中國和新加坡駐馬使節­還需要多了解新政府,並與新政府人員多打交­道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