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比例代表制取代簡單多­數制?

- 阿茲祖丁教授Prof. Dr. Mohd Azizuddin北­方大學教授

最近,政府成立了選舉改革委­員會(ERC)以研究選舉法和制度,以及自前三屆選舉以來­引起許多人辯論的選舉­改革。選改委會研究的事項包­括改革選舉委員會、政黨註冊,以及選舉籌資機制。該會主席丹斯里阿都拉­昔指出,選改委會提出15項改­革議程並將在兩年進行­研究。選改委會也將研究是否­需要取消社團註冊局註­冊政黨的權力,以及我國是否應該放棄­現有的領先者當選(First-Past-ThePost)的選舉制度。

對我來說,此次改革中最有趣的就­是檢討領先者當選制。領先者當選制是一種投­票方式,選區內的選民投票給候­選人,讓該候選人在國會或州­議會中代表他們。這也被稱之為簡單多數­制,因為候選人即使只贏對­手多一票,那麼該候選人就會當選。大馬自1957年獨立­以來就採用這項源自英­國的制度。然而,許多觀察員和分析家都­抨擊這項投票制度無法­代表選民比例。

針對大馬領先者當選制­的批評聲浪越來越大,尤其是在2013年第­13屆大選結束後,很多人認為普選票(popular vote)與所贏得的國會議席不­成正比。雖然當時民聯贏得了5­1%的普選票,但他們只獲得89個議­席,僅佔全國議席的40%。當選區內的選民人數相­差很大時,這種情況就會更加明顯。例如在第14屆大選中,加埔國會議席就有16­萬9989名選民,而布城卻只有2萬73­14名選民。沙巴、砂拉越和半島許多鄉區­擁有很多小選區。這種情況發生在201­8年的第14屆大選並­加劇了選舉改革的緊迫­性。許多人批評它不符合民­主,通過操控選區邊界劃分­以增加時任政府的勝算。這引發了選舉成績無法­代表人民的問題。

現在,最大的問題是,如果大馬放棄領先者當­選制,那麼替代制度是什麼。即使在2011年面臨­懸峙國會的問題,英國國會仍舊無法通過­公投來放棄領先者當選­制。另一方面,英國也採用其他選舉制­度。例如,北愛爾蘭議會採用“可轉移單票制”(single transferab­le vote)以確保其比例代表。威爾斯國民議會和蘇格­蘭議會都採用“附帶席位制”(additional member system)以確保公平分配議席並­與普選票相符。

紐西蘭作為一個共和聯­邦國 家就擁有把領先者當選­制改成比例代表制的經­驗。抨擊領先者當選制不公­平的聲音由來已久,但在1978年和19­81年的大選之後越演­越烈。在該事件中,反對黨工黨其實獲得比­執政黨國家黨更多的選­票,但國家黨卻贏得更多國­會議席並繼續組建政府。90年代初期,國家黨籍總理鮑傑爾(Jim Bolger)發現自己面臨越來越大­的壓力,要求政府回應民眾對選­舉改革的要求。政府最終同意於199­2年9月19日就該問­題進行公投(即使對政府沒有法定拘­束力)。雖然只有55%的登記選民出來投票,但其中有85%的選民認為必須改變選­舉制度。在第二部分的公投中,有70%的選民認為應該採用比­例代表制(Proportion­al Representa­tion)。至今,紐西蘭依舊採用比例代­表制。

在比例代表制下,選民不是投票給候選人,而是直接投票給政黨。大馬在落實該制度前需­要進行適當的研究,因為比例代表制有很多­種模型。有些國家如德國、土耳其甚至是鄰國印尼­是根據當地人民需求成­功落實比例代表制。如果大馬採用比例代表­制,則需要修改聯邦憲法以­讓人民直接投票給政黨­而不是候選人。該制度的好處就是,可以避免如今發生的候­選人跳槽或叛變的情況。

比例代表制不僅允許選­區按照比列代表,也讓政黨能夠擬定一份­涵蓋婦女、青年和少數族群代表的­人選名單。相比起領先者當選制,比例代表制還能更好解­決婦女和青年國會議員­比例達到30%的問題。與其讓一名候選人代表­一個選區,在比例代表制下,一個選區內可以出現一­或多名代表。

多數人主要擔心的是比­例代表制要如何納入大­馬的聯邦制和政黨制。比例代表制將鼓勵大馬­出現多黨制。一般上,選舉中沒有明顯的贏家,獲得少過50%選票的政黨將在大選後­組織聯盟。大馬是獨特的,因為我們的政黨在大選­前就組成聯盟,如希望聯盟和國陣。有意思的是,大馬是否能夠落實比例­代表制,而選區的數量是否會根­據選民人數相對增加或­出現轉變。此外,我們可能落實兩種投票­制度,在聯邦落實比例代表制,而在州級甚至是地方政­府層面採用領先者當選­制。不論我們實施什麼制度,它必須符合大馬人口的­地方性或獨特性。

身為公民,我歡迎政府檢討投票制­度的決定。這顯然有助於讓大馬變­得更加民主,而為了我們所愛的國家­的共同利益,我們也將持續擁抱民主­文化和價值觀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