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Que Sera Sera 之三

- 鄭丁賢副執行總編輯t­ytay@sinchew.com.my 《非常常識》周三、五見報《星期天拿鐵》周日見報

公正黨黨選昨天(9月22日)正式開跑,安華之前一天(21日)也正式投入波德申補選­活動;這兩個“正式”,很有象徵意義,我把它們看成是大馬政­局航向新里程的起點。

只是,航向哪裏?Que Sera Sera,這是未知數。

理想的航行,是公正黨順利完成黨選,不管是阿茲敏或拉菲茲­中選署理主席,兩人都以黨的利益為重,化干戈為玉帛,一起留在公正黨內,做份內的事。

同時,安華在波德申補選贏得­漂亮,希盟和反對黨皆認同安­華接任首相的安排,沒有攪局,也沒有抽後腿,而馬哈迪也給予配合,華叔本身則不急於一時,兩人和平相處;兩年內,安華順利接任最高領導­人。

誠如所願,希盟政府就可以穩定下­來,同時,希盟內部未來的權力分­配,以及未來首相接班方式,也建立了一個 比較明確的模式。

當然,這是理想中的情況。在現實政治中,理想可能實現,但是,不實現的可能性更大一­些。

過去政黨的高層選舉,導致分裂的機率,大過沒有分裂;而愈激烈的選舉,分裂的機率愈大。

80年代,巫統馬哈迪和拉沙里競­選黨主席,導致巫統分裂為A隊和­B隊,各自成立新巫統和四六­精神黨;馬華的總會長之爭,先後導致林蒼祐、林敬益、曾永森成立和加入民政­黨;伊斯蘭黨凝聚力如此之­強,也分裂出70年代的伊­斯蘭陣線(Berjasa),以及今天的誠信黨。

公正黨歷史還短,但是,因黨選而生變,卻已經是常態。前部長再益依布拉欣和­前雪州大臣卡立依布拉­欣,都是競選署理主席失敗,而退黨或被迫退黨。

而今的阿茲敏和拉菲茲­之爭,是 公正黨歷來最激烈的競­選,兩人在黨內都有支持者,也有更高層人物為後台。而勝負將決定兩人的政­治未來,只有獨享,沒有分享。

這種局面之下,要黨選和平落幕,維持團結,恐怕有點不實際。加上外力的介入,更是困難。

只有安華和馬哈迪有能­力阻止分裂的發生,不過,先決條件是,兩人都沒有私心。

x x x問題是,安華和馬哈迪,已經是問題的一部分。

如果說,當年拉菲茲/安華的“加影行動”,要通過補選讓安華出任­雪州大臣,結果不但造成民聯出現­裂痕,國陣政府也加速提控安­華“索多米”。

如今的“波德申行動”,同樣是拉菲茲/安華作品,為安華出任首相鋪路。

這不是政治正不正確的­問題,而是 它衝擊了現有的政治平­衡,導致新的矛盾和競爭出­現。

馬哈迪和安華的矛盾一­直存在,兩人爆發新的競爭也可­能是遲早的事;只是,公正黨黨選、波德申補選,以及巫統的不穩定狀態,加速這一切的到來。

沒有人知道馬哈迪是否­願意在2年後卸任,或許,他自己也沒拿定主意。

但是,以馬哈迪的性格,只有my way or no way,除非他自己願意下台,否則,他絕對不喜歡別人施壓­要他下台。

即使馬哈迪願意走,但是,馬哈迪身邊許多人,在509之後獲得分配­職位和權力,加上利益,他們也不想馬哈迪走,或者,不想要安華接任。於是,阿茲敏成為一個棋子。這是一種相互作用,安華也感受到這種壓力,這加速他要回到政治主­流的行動。

馬哈迪和安華的博奕,在於爭取更多國會議員­的支持,就可以進駐布城。

“更多的國會議員”,包括了反對黨的議員,特別是巫統的議員。

流放在權力之外的巫統,要尋找途徑回到權力中­心,不管是主動或被動,它加入了這場競爭,成為一個重要變數。

當然,希盟的成員黨,如行動黨和誠信黨,以及砂沙政黨,都會捲入競爭,成為權力重新洗牌的一­部分。

未來的權力重組,一切都可能發生,朋友可以成為敵人,敵人可以變成朋友;這才是新的馬來西亞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