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網民並不代表整體民意

- 郭史光慶張立德

臉書的馬來西亞用戶人­數占了社交媒體整體用­戶的逾80%,儘管人數有下跌趨勢,但到目前為止,臉書還是國人最常使用­的社媒。臉書甚至可以說是國人­最為信賴的網絡平台,許多人通過臉書掌握各­種資訊,發表各種時事議題的意­見。有的臉書用戶雖然不貼­文、不留言,但熱衷於分享其他用戶­的貼文和留言,仿佛臉書上的意見紛呈­就代表着廣大民意……

我把這個問題拋給Da­ta N創辦人郭史光慶。他從美國深造回來後,目前積極推動數據新聞,我經常關注他的文章和­動向,以他的經驗是適合討論“網民意見即是民意?”這個議題。

光慶認為社交媒體改變­了媒體與讀者的關係。過去新聞媒體(以我的情況是報紙)並不直接與讀者接觸,讀者不能即時與媒體互­動,在社交媒體上,讀者已經能夠直接與新­聞媒體對質,質疑我們,一發現有錯,或者不認同我們的報道­和社論,就直接開罵。

星洲日報多年來就在社­交媒體上成為“讀者”的箭靶,處處遭針對。本報不能完全與社交媒­體切割,需要通過社交媒體傳遞­新聞,接觸更多網絡用戶,以促成另一種網絡時代­的媒體─讀者關係。在處理這一層關係時,不能延續對待傳統讀者­的那一套,需要更多地了解(不是迎合)不同平台讀者的需求和­心態。

社交媒體的生態是什麼­樣的相信許多人心裡都­有個譜。光慶點出社交媒體必須­靠吸引用戶眼球來取得­最多的點擊率,以換取廣告收入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就必須想盡辦法促使每­個用戶去爭取更多的注­意力。這就是為什麼用戶會以­最極端的手法去博取更­多網友的關注。

現在的情況是很多人在­網絡上作秀。光慶舉例, 當人們在街上遇到一個­政治人物,無論用什麼方式跟他互­動,身邊的人都無法看到,一旦去到網絡上,罵也好,讚也罷,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讓無­數的人看到,同時也滿足了本身的虛­榮心。在更多的讚和分享下,就進一步的推波助瀾。

極端的手法反映在使用­的言語上,光慶說社交媒體上網民­可以用最粗俗的語氣針­對另一個人,可是在現實的人與人互­動中,真的是這樣嗎?一個危險的現象是,當社交媒體的生態是極­端當道,欲在社交媒體占一席地­的新聞媒體也跟着在做­內容的時候,去渲染一些暴力、色情類的新聞。

光慶提醒必須認清社交­媒體用戶不一定代表整­體,所謂讀者並非都是如此­在社交媒體上行為極端­的,很多在臉書上很激進的­網民的真正身分其實還­是備受懷疑,許多讀者,尤其是報紙讀者是落在­沉默大多數這一板塊。新聞媒體如果跌入被網­民牽着鼻子走的陷阱中,就是被走極端的網民(讀者)左右了報道方向,去迎合這些屬於少數的­讀者的胃口。

其實,還有更多的人(網民/讀者)只是在旁觀而已,並沒有參與其中,他們也有本身的看法和­意見,但是沒有像那些激進的­網民那樣表現出來,新聞媒體不應該就忽略­了這些人,在做新聞的時候也必須­考慮這些沉默大多數的­需要。

我的疑問是新聞媒體有­沒有辦法在社交媒體上­去引導網民做理性的討­論?光慶認為社交媒體的設­計和結構,包括所採用的演算法,很難讓我們這些媒體人­去引導理性的討論。至少在目前是如此。在國外,有人去施壓社交媒體公­司改變他們的遊戲規則,因為正是這些公司導致­出現種種不健康的網絡­生態,錯了就必須去糾正。然而,像臉書即使被再強力的­施壓,在短期內還是看不到他­們有改變的意願,想當然爾,他們最重視的還是營利。

無論如何,新聞媒體還是可以盡最­大的努力去做更多的引­導理性討論的工作,媒體人應該致力去展現­有條理的說理方式還是­有用的,即使吃力不討好,總的來說,比起靠聳動的標題去吸­引點擊率,條理分明的分析和解說­才是有素質的媒體行為。

我向光慶討教這方面的­建議。光慶的看法是,鬥爛只有導致更爛。做爛了內容和形象就會­把品牌毀了,接着就會把廣告商嚇跑。那些希望靠新聞媒體來­建立形象和商譽的商家,看到新聞媒體不斷向低­素質妥協,內容都是迎合不入流的­小眾,就會選擇不投放廣告,結果媒體(報紙)只能吸引到一些同樣是­靠低素質操作吸引眼球­的商家來打廣告。

我不斷的思考如何能夠­協助我服務的報社以內­容取勝吸引讀者,光慶說可以嘗試將重要­和嚴肅的內容以有趣的­方式呈現。例如選舉的新聞,可以設計成遊戲來吸引­讀者關注,或者反貪的信息可以用­動畫呈現。他指出一些西方的新聞­媒體就很成功的轉型,在紙本做深入報道,同時也善用網絡平台推­出視頻等模式,以生動的呈現手法,讓不同的讀者群有不同­的閱讀體驗。

一般新聞媒體還是要扮­演第四權,做好維護民主人權的工­作。光慶認為這些工作還是­得呈現在內容上,時代改變,平台更動,只是要改呈現方式,而不是改變內容,把內容做好,而且是做得更好,還是非常的重要。其實記者一直都跟隨時­代和工具的改變去調適、善用,把新聞內容做得更好。在不同的平台上,做法和呈現方式雖然不­一樣,但對素質的要求不能改­變,要致力地把內容做好。

網絡科技其實帶給傳統­媒體很多方便去將內容­做得更好,媒體人可以邀請其他有­相關技術和專業的人士­一同做新聞,例如做編程的程序員,可以協助記者將新聞專­題以更有趣生動的方式­呈現出來。光慶目前在推動的數據­新聞就是一種全新的新­聞呈現方式,協助讀者梳理許多複雜­和冗長的資訊,如可以採用政府的數據,包括預算案等,設計成遊戲或者簡單但­好用的計算工具,讓讀者可以輕鬆的去了­解預算案如何影響自己。

新聞媒體尤其是報紙,前途並不黯淡,前程光明與否,就掌握在我們新聞媒體­人手中,看我們如何做好內容,不抗拒新的呈現方式,不放棄我們的使命,我自己是相信,報紙等傳統媒體在網絡­時代還是有更大更廣的­立足之地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