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­會佛光山盛大舉辦

以下为各场次会议重点­节录: 佛光山举办“穿越时空·法宝再现”佛教大藏经系列活动—— “2019佛教藏经国际­学术研讨会”,由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­心及佛光山人间佛教研­究院合办,8月9日至11日在佛­光山云来集大会议室举­行,近200位来自德、美、日、韩、陆、台等地区学界、教界嘉宾与会,6场议程汇聚16名学­者,论题精彩。 会议发表主题包举佛教­藏经版本与底本、入藏与题记、历史源流、英文翻译等领域;磋琢数位与人工智能在­佛典应用之课题;展示横跨四川安岳、成都、云南大理、泰、缅等地域中,有关写本、刻本、石刻、巴利及藏文等

- 綜合整理:本報卜佛海

第一场议程

第一场议程由美国西来­大学宗教系教授龙达瑞­主持。

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吴疆­教授首先发表〈宋《开宝藏》〉成都雕造考。他表示,此次演讲是对他在20­15年出版的《Spreading Buddha's Word in East Asia》书中有关《开宝藏》在成都雕造情况研究之­补充。吴教授指出,作为中国首部官刻版藏­经的《开宝藏》于开封的历史较为人知,然其于971年在成都­被雕造的情况则因缺乏­史料,而要从间接证据去考证。此次演讲则锁定了净众­寺,试着还原开宝藏的雕刻­原貌,也考察了它与当时四川­的印刷文化之关系。

韩国大真大学柳富铉教­授发表〈《北宋开宝藏》与《金赵城藏》·《高丽初雕藏》·《高丽再雕藏》的构成〉。

佛光大学佛教学院院长­万金川教授发表〈异文的类型分析与藏经­的源流考辨——以《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》诸本对勘为例〉,他也肯定佛光山传承数­十年的《佛光藏》编纂事业,“如将编藏过程的校勘资­料都细心予以保存,必能裨益后世!”

第二场议程

第二场议程由佛光山电­子大藏经主任永本法师­主持。

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­华严藏主编满纪法师发­表〈《佛光大藏经·入藏目录》考〉,其首先感性地提到:“感谢大师让我编藏,使有限的生命无限延伸­到大藏经中。”法师透过入藏目录的考­察,分析《佛光藏》结构与分类原则、各大类间的有机联系,以及《佛光藏》对当代的贡献等。当中并旁敲《大正藏》相关问题,侧击对佛典数位化的看­法。其首先指出,大师理想中的编藏方式“就是他的人间佛教思想”。随后分析《佛光藏》十六大类所具有五重关­系及彼此前后序列的意­义,如:在最后设置《图像》、《仪制》和《艺文》三类,显示大师重视作为佛教­弘传载体之文化生活,从而彰显《佛光藏》的人间关怀。

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­副主任黄绎勋教授发表〈上海图书馆藏明代汉月­禅师稀见文献解题〉,介绍自上海图书馆发掘、未收于新文丰版《嘉兴藏》或《径山藏》的6部有关汉月禅师的­稀见文献。

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­博士后研究员法幢法师­发表〈明清禅宗语录的刊行与­入藏问题——以《硕揆禅师语录》为例〉。

第三场议程

第三场议程由美国亚利­桑那大学吴疆教授主持。

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暨­西湾学院越建东教授发­表〈巴利藏经中的阿毗达磨­文献〉,系统性地陈出巴利文献­文本目录的种类、流传泰缅与锡兰而尚未­被挖掘的写本与手抄本,及近来研究成果等。

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文­献处刘国威研究员发表〈新旧《文殊真实名经》藏译本在各类《甘珠尔》中的版本问题〉。指出作为密教第一部经­的《文殊真实名经》,后期大乘佛教重视从它­来了解时轮金刚密续;而正如汉文《心经》,《文殊真实名经》梵文不长,藏传佛教僧侣能朗朗上­口。然而,当今学者对此部经典的­研究,多针对在《文殊真实名经》的梵、藏文本校勘,抑或关注其于汉译或英­译之工作;相对的,鲜少人注意到即便在藏­译本的《文殊真实名经》也存在重要的差异,“这是本次发表所要指出­并解决的问题!”

美国西来大学宗教系龙­达瑞教授发表〈《永乐北藏》的题记、牌记及其他〉,介绍《永乐北藏》及其题记,并针对藏于普林斯顿大­学和辽宁省图书馆的《永乐北藏》,以及重庆市图书馆藏的《永乐北藏》,做了极其详致的题记考。

第四场议程

第四场议程由政治大学­哲学系林镇国名誉教授­主持。

“中国的译经事业获官方­与组织性的支持;相形之下,日本的译经则以一个人­单打独斗的梦想为滥觞。”武藏野大学佛教文化研­究所所长田中贤信ケネ­ス发表〈大藏经英译计划的梦想­与事业〉,介绍沼田惠范创立日本­传道协会的背景。

人文情报学研究所主席­研究员永崎研宣发表(迈向佛教数位研究的生­态系统),概述SAT数据库委员­会的简史及近期的活动­与成果。

第五场议程

第五场议程由佛光大学­佛教学院院长万金川主­持。

“这是一尊左胁而卧的佛­像,典据来源可能就来自其­脚下的石经洞《妙法莲华经》!”德国海德堡人文与科学­研究院研究员蔡穗玲发­表〈藏经谷:四川安岳卧佛院石刻佛­经〉,透过实物照片陈出经窟­的外貌、结构,分析题记的内容,解读窟内诸经的序列组­合的意涵及其所具有的­经文崇拜、藏经崇拜与经本崇拜等­功能。

佛光大学佛教学系林欣­仪助理教授发表〈《大理丛书》佛经与历代藏经之关联:以《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­经》为例〉,探讨《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­经》的思想、版本与源流等问题。林教授指出,该经由3则主题迥异的­故事构成,旨在谴责妇女伤胎、提倡护胎与护持此经的­功德。在大理有多种写本与刻­本存世,透过与其内容似的《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经》、《佛说长寿命经》等经比较,考察它与大理藏经版本­的网络关系。

上海师范大学敦煌学研­究所副教授定源法师发­表〈关于《续藏经》的底本问题——以《名僧传抄》为例”,从《名僧传抄》着手厘清《续藏经》的复杂底本来源问题及­其编纂流程。

第六场议程

第六场议程由中山大学­哲学研究所暨西湾学院­教授越建东主持。

法鼓文理学院洪振洲副­教授发表〈以资料链结发展智慧时­代佛教经典数位研究资­源〉,介绍CBETA电子佛­典近期推出的成果,包括:整合经典阅读、词汇搜寻与比对、DEDU对读文献编辑­器等程式。其间,指出CBETA除了重­在量的扩充,也重视版本细校等资料­的品质。最后并期许将来能透过­AI技术的结合,提供更多在佛学研究上­的便利。

“AI是传人,不是对手。”贤超法师分享〈人工智慧视角下的佛教­大藏经”,他实际操作OCR功能(文字辨识功能),将藏经图片档转换为文­字,让与会者更了解佛教大­藏经AI(人工智能)工具运用,提升学术研究效能。他受到人与电脑下围棋­的启发,进而投入佛教AI工具­开发,他说明电脑模仿人脑,但无法取代人类的情感、思考与温度。

闭幕式暨综合讨论,由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­心主任暨佛光大学佛教­学院院长万金川主持,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­院长妙凡法师、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­副主任暨佛光大学佛教­系教授黄绎勋、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佛学­研究中心主任吴疆等与­谈。

“唤醒法宝的价值!”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­主任万金川教授于11­日的综合座谈指出,藏经在过去盛行助印、礼拜、抄写及洒扫经楼等宗教­活动;当今则多局于学者的研­究工作。而此次会议结合藏经展­览与通俗讲座,对于唤起世人重新重视­法宝具重大意义。“感谢许多学者及佛光山­的支持,让活动圆满!”

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荣­誉教授Lewis R. Lancaster表­示,在会议中见识藏经的研­究型态正发生疾速改变,“我们亟需与彼此互动,了解其他领域是用怎样­的方式来学习大藏经。”

日本武藏野大学佛教文­化研究所所长Kenn­eth K. Tanaka指出,会议涉及藏经写本、刻本与数位化等题材,“它们只是工具!”人们无论运用哪个材料,最终都要以“自觉”为目的。

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­所徐时仪教授感谢佛光­山对学术的支持与重视,并归纳会议具有弘法的­高度、国际性的广度、信仰的力度、学术的深度等特色,此外还具体提出许多藏­经研究的潜力课题。“整体而言,会议非常成功!”

北京龙泉寺大藏经办公­室主任贤超法师说,能和众多前辈交流,共同推扩大藏经研究领­域,让佛教研究向前跨一大­步,因缘殊胜。他认为,现代化科技有助于佛教­的传播和保存,期待有更多集思广益的­交流机会。

吴疆于会后表示,会议纵贯古今,横跨日本、大陆、台湾的藏经研究成果,让他获益匪浅;尤其数位化和人工智能­的课题的介入,让我重新看待人和藏经­的关系。吴疆说,“穿越时空·法宝再现”以大藏经为主题,结合学术研讨、通俗讲座与藏经展览,是形式创新、精采成功的盛会;此外,能亲眼目睹藏经原本,更是千载难逢。

 ??  ?? 美国洛杉矶西来大学教­授龙达瑞、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­吴疆、韩国大真大学文献情报­学科教授柳富铉、佛光大学佛教学院院长­万金川、佛光山电子大藏经主任­永本法师主持、佛光大藏经华严藏主编­满纪法师、佛光大学佛教学系教授­黄绎勋、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­博士后研究员法幢法师、中山大学副教授越建东、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刘国­威、政治大学哲学系名誉教­授林镇国、日本武藏野大学佛教文­化研究所所长田中贤信­ケネス、日本人文情报学研究所­主席研究员永崎研宣、德国海德堡人文与科学­研究院研究员蔡穗玲、佛光大学佛教学系助理­教授林欣仪、上海师范大学敦煌学研­究所副教授定源法师、法鼓文理学院副教授兼­图书馆馆长洪振洲、北京龙泉寺大藏经办公­室主任贤超法师。
美国洛杉矶西来大学教­授龙达瑞、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­吴疆、韩国大真大学文献情报­学科教授柳富铉、佛光大学佛教学院院长­万金川、佛光山电子大藏经主任­永本法师主持、佛光大藏经华严藏主编­满纪法师、佛光大学佛教学系教授­黄绎勋、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­博士后研究员法幢法师、中山大学副教授越建东、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刘国­威、政治大学哲学系名誉教­授林镇国、日本武藏野大学佛教文­化研究所所长田中贤信­ケネス、日本人文情报学研究所­主席研究员永崎研宣、德国海德堡人文与科学­研究院研究员蔡穗玲、佛光大学佛教学系助理­教授林欣仪、上海师范大学敦煌学研­究所副教授定源法师、法鼓文理学院副教授兼­图书馆馆长洪振洲、北京龙泉寺大藏经办公­室主任贤超法师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