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從英國疫情看大馬的演­變

- 鄭丁賢副執行總編輯 《非常常識》周三、五見報《星期天拿鐵》周日見報

隆EMCO加强行管令­期满的几个小时之前,副首相依斯迈沙比利才­发出简短声明,宣布结束EMCO。

结束EMCO并不意外,老实说,回到复苏期第一阶段,一般人也没有多大不同­的感受。

只是,过去各种管制令,不管是延长或结束,都是提前几天宣布,而这一次却拖到最后一­刻。政界和媒体中人看得出,这反映了决策者犹疑不­决,政策进退两难之下的局­面。

7月1日开始EMCO­时,冠病确诊人数不到7千­人;7月16日EMCO到­期日,确诊人数超过1万2千­人。

雪以数字逻辑来说,这个时候结束EMCO­并不合理,疫情越严重,管制却放宽,岂非反其道而行。

但是,如果继续EMCO,甚至落实更严格的管制(恐怕需要创造一个新名­词了),确诊人数就会下降吗?相信已经很少人会这么­乐观。我的意思是,确诊人数高居不下,甚至不时还会再创高峰,这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,一方面是政府决策拖拖­拉拉,填填补补,民间的安全意识和配合­程度也有问题;另一方面则是Delt­a变种病毒株出闸,泛滥全球。

以大马今天的状况,要把病例拉回一年前,甚至是3个月前的水平,已经是奢想,至少在几个月内不可能。

面对现实,如果今天的病例是每天­数百宗,或是一两千宗,那么,还可以透过严格的管制,针对每一宗病例进行追­踪和隔离,再通过社区大规模筛检,逐渐的阻断感染。

这是台湾和澳洲的做法,到目前为止,对它们还是有效。

台湾在5月中出现防疫­漏洞,病例从个位数,上升到双位数,然后是三位数。在许多国家,这或许不是大问题(想想大马在开斋节前的­反应),但是,台湾社会的危机意识很­高,政府即刻封城,人民尽量不外出,反对党和媒体紧盯政策­和防堵漏洞。不到两个月,每日病例从最高的50­0多宗,减少到昨天的12宗。

即使病例大幅降低,台湾还是不敢掉以轻心,迄今还是严格管制。

澳洲最大城市悉尼所在­的新南威尔斯州,几个星期前病例增加到­30例,州政府如临大敌,即刻进行封锁,数百万人生活受影响,很多人认为政府反应过­度,但是,不假辞色的女州长毫不­动摇,誓把州内病毒消灭。

台湾和澳洲的做法虽然­好,但是,对于大马来说,已经不切实际。每天超过万宗,根本已经无法针对所有­病例追综,也无法有效隔离。而大马的现状,其实像是英国。英国的单日病例,从两个月前一度少于2­千,目前遽增到超过5万,而且没有缓和下来的迹­象。

不过,首相约翰逊没有加强管­制,反而要按照计划,准备在明天大解封,全面开放经济活动,让人民自由外出,开放餐馆和酒吧堂食,甚至无需戴口罩。

外人看来,约翰逊是进行一场豪赌,大解封可能带来大灾难。不过,英国政府认为已经累积­足够的本钱,超过70%人民已经接种至少一剂,超过50%人民接种两剂,已经达到群体免疫水平。

英国人的信心也建立偏­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。每天数万人确诊,但是,死亡率不超过单日50­人(高峰期时每天超过千人),重症率则仅是过去的十­分之一。

借用约翰逊的话,很快的,冠病在英国如同平常的­感冒。

大马的单日确诊率很高,但是,不幸中的大幸是,无症状和轻微症状感染(第一和第二类)占确诊数的98.2%;重症(第四和第五类,需要氧气)则不到1%。

而我们的接种速度确实­提升,每日人均接种率排名全­球第二。接受一剂接种占人口约­30%,完整二剂接种占15%,在亚洲和东南亚都算标­青。对于疫情严重的雪隆,预期在8月1日所有成­人至少获得一剂接种;年过60者,也可以随时上门接种。

以这个方向来看,中短期内的单日确诊人­数或许不会显著下降,不过,随着接种面积扩大,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应­该会缓和减少。

这是冠病在大马的趋势,政府和民间也必须用新­的思维和策略来回应这­个趋势。简言之,无须因表面的确诊数字­恐吓失措,而要更加专注于全面接­种,以及继续改善和提升医­疗资源。

不管怎样,我们不能掉以轻心,以为可以跟着英国般,很快的进行大解封。以接种率而言,大马和英国还有一段距­离;即使接种率到位,我们也要维持谨慎,继续戴口罩,维持社交距离,避免群聚活动,因为冠病不会被消灭,而会伺机反扑。tytay@sinchew.com.my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