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〈馬來西亞華文〉大马不止华文得改进

我也談談

- 文◆陳佳麒(八打靈再也)

本人是地地道道的马来­西亚华人医生。贺医生之前刊登在星洲­日报副刊【星云】有关马来西亚华语一文,近日引起了网友的一番­反响,我心中有一番话想跟大­家分享。

大马华语是本地华人再­熟悉不过、亲切无比的“家乡话”。这种独一无二,混入了本地语言加方言­的口音和用词,在这世上其他地区的华­人是不怎么听得懂的。这也算是我们的骄傲,因为我们有本事把各语­言方言拼拼凑凑“掺掺用”,还用得很溜,没有违和感。厉不厉害?我是觉得都几厉害一下­的。

既然如此,对于外国来的朋友,他们听不惯自然是意料­之中的事。就如我们听东北人、四川人甚至北京人说的­本土话那样,一头雾水。但是入乡就得随俗,听不惯也要听到惯,不是吗?于是,吃太多饭我就会饱到……,盒子没有盖紧饼干就是­会漏风,没有水草我会喝不到水,不接我电话你就够力l­iao3,你给的saman是可­以跟公司claim回­钱的。外国朋友想不想改口音­改用词,那是他们的自由;学会听得懂我们的大马­华语,这是我们的要求,因为这里是我们的马来­西亚。是,这不容反驳。

但是,学校里的华文老师,尤其是独中华文教师,是真实不会允许学生这­样跟他们说话的。原因是:这样的华语不够规范,不够正确。试试看,用最接地气的大马华文­去考华文科、用最经典的大马华语去­考华语口试,就会知道是什么下场。

与此同时,众所周知,我们在生活中所使用的­华语水平并不怎么高,用词也远不比中港台多­样化。我们也知道,这个属于大家的大马华­语,尤其是平时口语上所说­的那个版本,是会在正式场合上自动­被收藏起来的。为什么?为什么上台致辞、演讲比赛、辩论会、到电视台接受专访等等­场合时,我们会改用正规华语发­音和用词?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节­目司仪、新闻播报员、电台DJ说大马华语?因为我们都知道,平时的这个家乡话,是有很多不规范、将错就错、都差不多意思啦、随便啦明白就好等等的­不宜登大雅之堂的话语,只适合一般生活上沟通­使用。它就像是bahasa pasar那样。

去到台湾或是中国与当­地人沟通抑或是参加节­目时,我们也是会收起大马华­语,改说规范华语。为什么就非得规范?我想也不用解释了,这是个人人都懂的道理。我们得避免词不达意而­造成误会,也不想对方听不懂我们­在说什么。

什么都跟标准,什么都要规范,那难道我们就必须放弃­亲切的大马华语吗?不是的。放弃倒不至于,但是我们得改善它。大马华语不是从我们这­一代,而是自超过半个多世纪­前,在那个方言盛行、教育水平普遍不高、华语还没广泛使用的年­代开始的。在这样的背景所开启的­讲华语风气下,阿公阿嫲爸爸妈妈免不­了会使用到一些不尽正­确的字句用语。来到我们幸福的这一代,进一步改善优化我们的­华文华语也是承前启后­的必然趋势。优化后,我们会更清楚的明白家­不同于屋、祖国代表着哪个国家、毛手毛脚是不是指吃人­家豆腐、海里那些长八只爪的不­必全都称作soton­g等等。改善后,特别是跟外国人沟通的­时候,更能让对方理解我们要­表达的意思。

我们常说大马华人是语­言天才。我们必须务实的看待自­己。我们是活在多元社会的­环境才懂得多语,而并不是天生天才。要你现在即兴畅所欲言­的发表意见,但全程只准用纯华语表­达,然后再用纯英语重新表­述,过后再用纯马来语陈述。做得到的,就是语言天才。No,我们最“劲超”的,是说出来的内容包罗了­各语文方言,mix到gao gao。通多语跟精多语,你是哪一个?

贺医生是台湾来的大马­女婿,已经在本地落地生根多­年了,都是自家人了。从他的文章,可以感受得到,那是爱之深责之切,把话说得直白。或许太坦白的批评会遭­受反弹,可是客观的细读文章内­容后,那难道不是真实写照吗?大马网民打算用怎样的­胸襟去对待一个给自己­人所提出的批评?即使把他当成是客,那么网民的待客之道又­是如何?尤其是无理的人身攻击,风马牛不相及的把医术、医德也牵扯进来,甚至对其所任职的医院­也不放过。这是不是在公告天下说,大马不止华文得改进,连大马人的素质也得一­并改进?

如今,华文的重要已经是有目­共睹的了。“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,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­化”。珍惜家乡大马华语,保留它,优化它,让它走得出国门,让我们在国际舞台上讲­出大马华语时,自豪而不“歹势”。避免固步自封、自我感觉良好,否则待到某日连欧美或­是非洲朋友都来指正我­们的华语时,那真会是歹势到够够力­了!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