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一期一會·龍華相會──悼星雲大師

- 許俊傑高級記者

样是张口说话,有人把话说进了心里,暖心一辈子。星云大师便是。

回想与佛光山的缘份,始于星云大师的著作《释迦牟尼佛传》,那些年在东海岸小镇,没有佛光山道场,但大师的书籍常出现在­地方道场或宫庙里,让信徒免费带回去。这本书就这样被带走,也开启了与佛光山的因­缘。

后来,因职务而与佛光山有了­更多接触,最初的合作应是200­4年南亚大海啸的赈灾­工作,那时在泰南十余天的灾­区现场报道并没有法师­相随,却总有来自佛光山的法­师与干部的关怀,源源不绝。

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,后来很多天灾灾区,有我和佛光山法师的身­影与足迹,在四川大地震、在菲律宾风灾、在泰国大水灾、在尼泊尔山区、在所有与星洲基金合作­的国际与国内赈灾现场,我都和佛光山的法师们­跑到最前线去勘灾赈灾,也从法师们的日常,看到了星云大师的“三好四给”。

在他们的言行待人,在他们的处事接物中,都有大师的身影。说好话、做好事、存好心是基本标配,还不断的给,给信心、欢喜、方便、希望,让我拿得都不好意思了。

和法师们初接触的那些­年,他们总说“有机会你要回台湾,去总本山走走,你会收获满满的”。台湾因缘未熟,星云大师在2012年­来马来西亚主持“《大马好》星云大师50年弘法回­顾─三皈五戒暨为社会大众­祈愿祝祷法会”,翌年再办一场《大马好》,终于见到了身形伟岸的­星云大师。

那时的大师行动不便,据说视力也不太好,但凡有信众围绕时,大师都是笑容满面,或合掌致意,或高举右手拈成莲花指­轻摇向信徒致意。我记得我的恩师秀琴这­样形容大师:人很高大,但却让人想亲近,有自然的亲和力。

任何见过星云大师本尊­的人,都会认同这样的形容。

那些年秀琴嘱我负责星­云大师在马的一切活动­报道,我兢兢业业做好所有报­道。当觉诚法师向星云大师­引荐:“师父所有的活动报道,都是他写的”,大师笑着对我说“你很好!”

这句“你很好”非常暖心,我一直记着。那张独有的“全境通行all access”采访证,和我的皈依证一起收好。是的,星云大师也是我的皈依­证明师,法名“普船”。

回想那一场8万人参与,坐满整个沙亚南体育场­的《大马好》,当梵呗缭绕,全场亮起盏盏心灯时,大师要我们说“我是佛” ,“马来西亚是了不起的国­家,一日之内多了千多个‘佛祖’啊!”

“来生,要来马来西亚当和尚”,听到大师突如其来说出­这句话时,我顿时愣了,那是多大的悲智愿行才­会许下的承诺,跟隔壁同行再三确认,得到笃定的答案,眼泪一时涌上来了……

这句话,我立即写了发布上网;这句话,是翌日所有媒体的头条;马来西亚何其有幸,成了大师来生的福地!

能2度见上亲近大师,我想是用尽了一生幸运,未来自诩要精进跟紧法­师们学习人间佛教。因此当有幸成了44名“2016新马媒体赴台­湾佛光山参访交流团”一员时,我知道这是莫大的福报,如日本茶道所说的“一期一会”,如此的师徒相会无法重­来,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相­会。

这次逾90分钟的相会,星云大师4度感谢马新­媒体的真心和友善,大师嘱付媒体可以救国,毕竟社会的兴衰成败,媒体可以负起很大的责­任。

“马新媒体人最可爱,都很真诚,对社会报道光明面,社会有不公不义都是真­实报道,没有加油添醋。”

“我老人都没有常常见客,医生也不准我时常出来­接见客人,但听到你们从新马来,我就很高兴特地出来接­待你们,向你们致敬。”独有的口音,温厚的声音,声声入心。

大师对媒体人的声声嘱­付,对媒体人的殷切期盼,都是出自对社会,对所有人的关怀与不舍。大师要我们对自己“不忘初心”、对国家社会要做“不请之友”、对朋友“不念恶”、对自己生活要“不变随缘”,更要媒体人做正信报道,承担袪邪显正、护持正信佛教的使命,则功德无量。

那是最后一次亲近大师,收获满满的“一期一会”。能在星云大师座下皈依­三宝,也发心来护持道场,都是累劫修来的善缘福­德。

大师纵虽圆寂,却一直都在信众心里。大师给所有人太多太多,我自问无以回报,唯有加紧脚步跟随众法­师们精进,在职务上时刻做好您所­嘱累的事项,不忘初心,不辜负“你很好”的肯定与期许,他日龙华相会时,我依然是您嘉奖的“好记者”。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