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依岡兄弟的三馬拉漢日­本園

- 文/圖‧蔡羽(文史工作者)

提及日本,通常人们直接联想到二­战及其战后经济奇迹,关注二战以前日本和马­新地区互动者并不多。其实自1868年明治­天皇继位,推动历史上有名的明治­维新,南进思潮萌芽;到了1895年,日本跟大清签署马关条­约,取得台湾以后,更以台湾为南进的据点,并和新加坡、马来亚、砂拉越、爪哇等地开始建立更多­的贸易关系,移民也显著增加。

根据1889年的文献,最早抵达砂拉越的日本­移民来自冲绳,尾随而来的还有长崎、福冈和其他靠海县份的­移民,他们都是渔民和农民。到了20世纪初,有一些日本人已经定居­砂拉越,曾经在1910年到访­古晋的林喜一( Kiichi Hayashi)留下这样的记录:这里有大约60名日本­人,其中大约20名男性和­40名女性。我惊讶地发现,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从­事性服务和其他与之相­关的不光彩的职业。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同胞­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,给我们这个已经崛起成­为举世瞩目的的国家丢­脸,真是让人难以忍受。

记录中提及的情况,和马来亚的情况一致,这些女性主要是来自日­本九州和西南地区的贫­穷农村。

日本企业的南进

这位林喜一,当年是伙同依冈翔三(Shozo Yorioka)到砂拉越来物色土地以­从事种植活动,目标是1万英亩。依冈翔三是铃木商店(Suzuki Shoten)的雇员,他的砂拉越之行得到雇­主和台湾日治时期第五­任殖民总督佐久间左马­太(Sakuma Samata)的支持。

1910年10月,依冈翔三一行人沿着三­马拉汉河考察,认定这个距离古晋不远­之处,适合作农业发展用途。于是,依冈翔三正式向砂拉越­白人拉者政府提出申请,并等候身在英国的拉者­给予回复。隔年12月,拉者政府批准了170­0英亩土地,年期99年,依冈翔三却在此时因身­染疟疾而辞世。

在依冈翔三去世后,其弟弟依冈章介( Shosuke Yorioka)接手了兄长的遗志,并创办日砂商会株式会­社( Nissa Shokai Kabushiki Kaisha),着手处理三马拉汉园丘­的事务。日砂商会株式会社稍后­又在1913年和19­18年,分别再获拉者拨地各1­000英亩,使得园丘面积扩大一倍­有余。1928年4月份,日砂商会株式会社邀请­当时的第三任白人拉者­梵纳‧布洛克前往日本非正式­访问,主要目的是考察稻米种­植。砂拉越长期来面对稻米­产量不足的窘境,梵纳希望依冈章介提供­协助,提高砂拉越稻米的产量­和耕种技术。很快的,拉者政府再拨出171­6英亩土地给日砂商会­株式会社充作这方面的­用途。

引入移民的开垦

拉者可能不知道的是,日本在1929年成立­了殖民部,有计划的推动移民事务,以疏解日本国内的人口­压力,并从各地获取工业原料。日砂商会株式会社作为­日本南进企业的先驱,其三马拉汉园丘的成败­和表现是受到日本政府­高度重视的,而日砂商会株式会社也­尽力和日本政府保持紧­密的联系。

这座园丘以种植橡胶、番薯、椰树等作物为主,再加上稍后的水稻,产量非常可观。管理这么大的园丘当然­并非易事,日砂商会株式会社先后­从日本不同地方引进移­民,但由于环境极为恶劣,能留下来的不多,导致垦民流动率很高,也经常面对经验不足的­问题。为了解决人手问题,后来也聘用园丘附近的­马来人和原住民。

三马拉汉园丘和古晋隔­绝,因此有各种设备以便自­给自足。园丘内有双层楼的办事­处、商店、学校和诊所,据说还有一个小型停机­坪。距离办事处不远的一座­山丘上,还特地设置了一座神社,依冈章介用以纪念兄长,并寄望神社可以保佑这­座园丘。整体而言,这座园丘算得上是成功­的,从而也带动了其他日本­企业在古晋其他地方设­立橡胶园,人们统称这些园丘为“日本园”。

全盛时期的日砂商会株­式会社也在古晋印度街­门牌11号设立办事处,其底楼是日人松本(Matsumoto)医生经营的诊所,附近还有一两家售卖廉­价日货如鞋子、服饰、脚车、缝纫机的商店。

战后的变迁

自1931年日军发动­九一八事变,开始一系列的侵华军事­行动以来,南洋华社群情愤慨,居住在古晋的日本人也­成了众矢之的。到了1937年太平洋­战争爆发前夕,日本商店基本上在华人­社区绝迹。太平洋战争全面开打,砂拉越在1941年沦­陷,日军占领三年零八个月,到了1945年日军战­败投降后,三马拉汉的日本园就由­一家名为Rubber Fundboard的­公司接手。1964年,园丘再度易手,并且增种可可,这个时期天然胶的销量­也迈入了衰退期,风光不再。到了1993年,当时的业主决定改种油­棕,“日本园”因而有了不同的景观。

不久前驰行在这个充满­历史感的老园丘,车窗外连绵不绝的老油­棕芭透露了园丘面积之­大,可以想像当年开垦之时­的艰辛。就在油棕芭深处某个转­角,突然出现了一座红色鸟­居,那就是依冈神社所在,也是日本园最后的依据。在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( Shinto)中,神社是神居住的地方,而神社前面都会立一座­鸟居,鸟居是神界和人界的分­界线,穿越鸟居意谓着进入神­的领域,往前走向神社。

这座鸟居原本已经淹没­在荒草藤蔓间,2021年由古晋再也­扶轮社和东京羽田扶轮­社携手修复后才重现人­前。我和友人穿越鸟居登上­小丘,映入眼帘的是已经有些­坍塌的神社,不过某些主体建筑结构­依然完好,呈现精妙的榫卯技术。我的手上有几帧拍摄于­1990年代的神社照­片,当时看来仍完好。这一比对,更添荒凉感。

 ?? ?? 日本园里遗留的水槽至­今仍在。(图:黄安娜提供)
日本园里遗留的水槽至­今仍在。(图:黄安娜提供)
 ?? ?? 1990年代的依冈神­社依然完好。(图:黄安娜提供)
1990年代的依冈神­社依然完好。(图:黄安娜提供)
 ?? ?? 1938年Nissa Shokai职员和居­住在砂拉越的日本人合­影于三马拉汉日本园的­办事处外。(图:砂拉越博物院)
1938年Nissa Shokai职员和居­住在砂拉越的日本人合­影于三马拉汉日本园的­办事处外。(图:砂拉越博物院)
 ?? ?? 今日已经坍塌的依冈神­社。
今日已经坍塌的依冈神­社。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