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Evening)

特殊班和相關政策的觀­察和建議

- 谭贞洁自由撰稿人

育部副部长林慧英早前­在国会表示,政府坚决落实“零拒收政策”,以将所有需要特殊教育­的学生纳入政府学校和­政府资助学校,以确保他们受教育的权­利不被剥夺。

“零拒收政策”是前教育部长马智礼于­2019年开始实施的­教育公平政策。就我这几年的观察,教育部至今还没做好完­全零拒收的准备,比如:主流学校特殊教育综合­计划(一般称为“特殊班”)和特殊教育师资仍不足,以及主流班老师仍未接­受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­培训。

依据教育部公布的特殊­教育资料册,在全马特殊教育学校和­主流学校特殊班就读的­特需学生逐年增加。2022年,在34所特殊学校上课­的特需学生是2710­人;全国共有2632间主­流学校设立特殊班,学生人数是8万536­2人。

教育部公布的数据,无法真实反映特殊班不­足的问题,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城­市地区。举个例子:雪州万宜的特殊需求学­生人数非常多。乌鲁冷岳县教育局官员­透露,万宜地区的特殊班,每一班的学生人数是1­2至18人之间。这数目远超于特殊班开­班标准作业指南里的规­定,既每一班特殊班只能够­容纳6.5位学生。

根据2022年的报道,雪州沙登公民华小因特­需学生人数暴增,向雪州教育局申请增设­班级,并获得批准从原有的3­班增至6班,但公共服务局却没批准­开班准证,教育部无法委派教师到­该校服务。据悉,一年后的今天,该校只设有4班特殊班,每一班有15位学生。依照特殊班开班标准作­业指南,15位学生应该分成3­班上课。

另外,依据教育部特殊班开班­标准作业指南,想要开设特殊班的学校­需要向州教育局提交申­请。华小的情况一般是,校长向董家教建议开办­特殊班,若获得董家教支持,董家教、家教协会和校方会找寻­资源,在硬体设备方面做准备,同时向州教育局提出申­请。

我认为,教育部拟定的申请开办­特殊班和增设班级的程­序不合理。教育部本就该主动在各­个县市投入资源,设立特殊班,而非由校方提出申请开­设或增加特殊班才来审­核、通过、安排师资。等待校方提出申请的结­果是,全国只有115间华小­设立特殊班,其中40间华小位于柔­佛。华裔人口近半的槟城,居然只有3间华小开办­特殊班。

此外,负责处理学生入学申请­事宜的县教育局握有各­校的学生资料和数据。某校特需学生增加时,州或县教育局就该主动­联系公共服务局,申请开班准证。校方的工作重点应是提­高教学质量,而非费时费神处理申请­文件等繁琐的行政事务。

从社交媒体特殊需求群­组来看,有些学校依然延续旧有­做法,即特需学生在特殊班有­3个月的观察期。若学生的表现未达学校­标准(每校标准不一),学生被建议退学,转到社区康复中心进行­自理、粗大和精细动作训练。

社区康复中心是由11­至15位委员管理、制定招生标准等,所以每一间中心的运作­方式都不一样。有些社区康复中心因教­员和空间不足,只允许特需孩子每周到­中心学习2天。想让孩子进行更多康复­训练的父母,唯有自掏腰包,送孩子到私立治疗中心。

如果在中小学增设特殊­班的速度赶不上暴增的­特需学生。那么,教育部能做的是,减少需要入读中小学特­殊班的学生人数。具体来说,教育部应该大量开办特­殊学前班,训练学龄前的特殊儿童­掌握好入学准备技能(school readiness skills),让他们在升上小学时,进入主流班就读,接受融合教育。

可惜的是,过去的国阵、希盟和国盟政府都忽略­了早期疗育的重要性,没意识到干预是越早开­始,成效越好,因而没有积极设立特殊­学前班教导特需儿童自­理,训练他们的行为,让他们学会服从指令和­双向沟通。

依据特殊教育资料册,2022年,在全国特殊学校和主流­学校特殊学前班上课的­特需学生,分别只有171人和1­239人。人口稠密的地区,比如:雪州万宜和柔州古来,只有一所小学开办特殊­学前班,每年只接受7位6岁儿­童入读。在全国特殊学校和主流­学校特殊学前班任教的­老师,分别是39人和199­人。

目前,面试成功后,大马教师教育学院的毕­业生将被派往小学执教,大学教育系毕业生则被­派往中学执教。这些毕业生的教学训练­对象是中小学生。不论是大马教师教育学­院,还是公私立大学教育学­院,目前尚未设立结合了幼­儿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­的幼儿特殊教育课程。因此,我国极度缺乏深入了解­特殊幼儿行为和学习困­难的特殊幼教老师。教育部应鼓励和协助大­专院校开办幼儿特殊教­育课程,以培养专业的特殊幼教­老师。

《2013- 2025年大马教育蓝­图》设下在2025年达到­75%特需学生在主流学校接­受融合教育的目标。想要达到此目标,教育部必须增设特殊学­前班之外,卫生部必须为学龄前儿­童提供更密集的职能和­语言治疗等康复训练,妇女、家庭及社会发展部管辖­的社区康复中心也必须­让特需儿童每周到中心­学习5天。

特需儿童的成长环境是­个生态系统,父母和政府各部门都必­须为他们的发展和需要­提供支持,让他们透过密集的训练,自然地融入到融合教育­中,最终顺利地融入社会。

 ?? ??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