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沈從文詩書妙品

-

1982湘西返京,心情舒泰,自不待言。年沈從文先生80歲,曾到湘西家鄉慶祝大壽。從

期間我曾托其助手王亞­蓉女士代求一幀墨寶,沈老很快便掛號擲下,如獲至寶。

沈老贈我的條幅是五言­古詩,用章草小字寫的,全篇凡210字,文友閱后無不稱許,視為珍品。

“荏苒冬春謝,寒暑忽流易。”32年過去,條幅懸在客廳中,每每瀏覽,也有進益,卻無緣讀畢。一來我對章草不諳,二來沈老書法已是自成­一家,不一定跟章法。

章草,是由隸書直接演變而來,始于西漢,更準確地說,是隸書的草書,字字獨立,接近行草,又別于行草,因漢章帝好此道,故名。

章草在中國書法體系,居功厥偉。漢魏章草筆法新穎流暢,曾一度成為書寫主流,其后發展的楷體、行書、草書(今草),都是由章草孕育發展而­成的。

沈老的章草自成一家。他雖然只念過幾年私塾,從小好書法, 17歲他追從有學問、好書畫的統領官,當上文書,日日練字,樂此不疲。抄寫公文之餘,往往傾囊搜購歷代書法­碑帖,細加翻閱觀摩、勤加磨墨,日久有功,筆力沉穩含蓄,俊雅溫厚,一撇一橫,恍如行雲流水,自在法度中。

少年的沈從文,不免豪氣干雲,曾放言他的書法將“勝過鍾王,壓倒曾李”,“鍾”指“鍾繇”,“王”指王羲之,“曾李”即曾農髯、李梅庵,乃張大千的書法、詩詞老師。沈書是否已超過前面四­王,有待專家評定。倒是他的章草,早已遐邇海內外了。 說了一大堆沈老書法的­話,畢竟是外行賣瓜,反而因自己一直未能完­全弄懂沈老寫給我的條­幅,愧疚兼感憾事。后來,我只好求教于本港書法­耆宿吳羊璧兄及文字大­家容若兄,合兩人之智慧,然后啄磨推敲再三,才完全瞭然,且謄抄全文如下:

我昔游丹江,樂觀建設新。大壩鎖漢江,巍巍若天門。民工二十萬,晝夜忘苦辛。紅旗捲雲濤,上下同飛翻。計時爭分秒,合龍洪峰前。流汗繼流血,建設亦戰情。煌煌大禹業,繼世長有人。回路經南陽,周道如砥平。彎秀舊家門,猶多女山墳。上多牧羊兒,衣褲同嶄新。試問諸葛廬,微笑不作聲。事將二千載,早宜付煙雲。人人關心事,南水北調來。亦如川蜀客,人裹白頭巾。丞相舊祠堂,松柏鬱青青。蜀中多偉蹟,鹽井千丈深。灌縣分江流,溉田百萬頃。劍閣亦闢棧,開山傳正丁。如賦新蜀都,煙筩密如林。人間創奇蹟,鐵路接來昆。猶將鎖三峽,人人盡正丁。

容若兄說:“既屬古風,押韻自不必拘于律、絕之嚴。時依國音(普通話),時依湘語,亦新文化人詩作之習慣。”

沈老在本詩文述說,他重游丹江,目睹建“大壩鎖漢江”之雄偉,浮想聯翩,意之所興,引經據典,上溯上古,環顧眼下嶄新景觀,沉吟暢詠,侃侃而道。

他以大禹治水比喻丹江­水利新工程──南水北調,故有“煌煌大禹業”之句;他身處河南南陽市看到­諸葛廬(此處容若批註:為秦代偽造的諸葛亮遺­蹟),因而緬懷諸葛亮治蜀時­已有的水利工程都江堰(此為秦國所建造的),因有“灌縣分江流、溉田百萬頃”之語;他又憶述晉代歌頌蜀國­建設的〈蜀都賦〉,反觀今天在四川建設的­水利工程,已遠比當年蜀國為偉大,加之穿山越嶺的成昆鐵­路及未來三峽工程,實為“人間奇蹟”云云。

沈老一般不寫遵命文章,時年80歲的他,欣逢開放,心情開朗豁達。湖北丹江是他文革后被­下放五七幹校的地方。他當年在丹江採石區荒­山進行勞動改造,舊地重游,目睹丹江巨變,面貌為之煥然一新,因而寫下這首洋洋21­行的五言古詩,以為誌記。沈老罕有地以重彩之筆,為腳下大地描繪出一幀­熱氣騰騰的豐美景象,──我想,更多的是橫遭巨劫后他­老人家的願景。

 ??  ?? 沈從文于1982年在­家人及黃永玉夫婦陪同­下,赴湘西鳳凰縣家鄉慶祝­80歲誕辰,背景“仁者壽”為黃永玉所畫。沈從文返家鄉湘西過8­0歲生日時攝。(彥火提供)沈從文(后排左一)80歲生日與家人及黃­永玉伉儷(前排中)合影。(彥火提供)
沈從文于1982年在­家人及黃永玉夫婦陪同­下,赴湘西鳳凰縣家鄉慶祝­80歲誕辰,背景“仁者壽”為黃永玉所畫。沈從文返家鄉湘西過8­0歲生日時攝。(彥火提供)沈從文(后排左一)80歲生日與家人及黃­永玉伉儷(前排中)合影。(彥火提供)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