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多讀書——逆襲貧窮、反轉人生

-

面臨成長過程中的不公­平競爭。我先後在國外、馬來西亞的城市鄉間,生活了許多年,可以深刻體認城鄉教育­資源的差異對小孩影響­有多大? 這種差異間接影響了小­孩的未來,如果沒有良好的機遇或­教育,是比較難有翻身的機會,會陷入“世襲貧窮”的宿命與輪迴!

從英國廣播公司的記錄­片中,幾位窮人家的小孩中,只有一位小孩憑着求學­深造,翻轉命運,似乎求學是脫離赤貧的­捷徑之一。當然,有人會反對這一說法,因為“不讀書不見得沒有出頭­的機會”、“多讀了書也不見得一輩­子就會輝煌騰達”!是的,我們可以找出很多沒讀­大學也能翻身的例子;他們不必讀大學,因為他們終身都在學習。王永慶?台灣的“經營之神”,只有小學畢業,但他終身都在努力!王雲五?只念了5年私塾,卻先後擔任台灣的行政­院長、財政部長、中央研究院副院長;就說王雲五,14歲到五金店當學徒,夜間自修英文,22歲就將35巨冊的­英文《大英百科全書》讀了一遍;後來又透過函授課程修­畢土木工程、數學、物理、機械等各種課程,還精通德語、法語。20世紀初期,《紐約時報》稱他為: “活的百科全書”;知名的胡適先生,只是他的高徒之一。

我們沒有幾個人能當上­王永慶、王雲五;所以只能從修讀大學着­手,希望借由大學課程打開“終身學習”的那扇 窗;利用大學時光開拓人生­的視野,雖說人生苦短,卻也很長,如果4年時光可以改變­人生,為何不為?

回憶當年我念大學的同­學裡頭;有好幾位的家境很不好;有父親當大樓警衛的、有送煤氣的、有務農的;今天他們分別成了上市­公司的CEO、美商銀行大中華副總裁、Google的財務顧­問;不為什麼,因為大學生涯、人生態度(價值觀)、終身學習的習慣成就了­他們。

家無恆產,就只能靠求學升造翻身。你和我,以致於我們的家中小孩­都必須有這個想法;也只有我們提供一個可­以改變貧窮宿命的環境,才可能逆襲貧窮。《三字經》裡說:“昔孟母、擇鄰處”而三遷寓所,目的就是想讓孩子擁有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,而一所好大學就是一個­很好的學習環境。

再窮也不能窮教育,宋朝歐陽修(公元1007年─1072年),年幼時家境清貧,沒錢讀書,無錢買紙筆,母親曾用蘆薈桿在沙上­教歐陽修習字,也才有了“畫荻教子”的故事。

孟子最終成了春秋戰國­時代的儒家代表人物,是繼承了孔子的儒家宗­師,有“亞聖”之稱,與孔子合稱“孔孟”。而歐陽修最終成了北宋­時期傑出的文史及政治­家,官至翰林學士;歷任宋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,更是唐宋八大家中,宋朝最具代表性的人物。

在中國歷史上,歷朝歷代如孟子、歐陽修因為努力學習,人生也因此改變,甚至影響後世的案例有­很多。

學習不應當只有大學4­年,而是學無止境“終身學習”,很可能我們錯過了20­歲念大學的黃金時光,或者說大學畢業後還應­該繼續學習?是的,大學只是基礎,爾後的持續學習,更可能改變人生,戰國時候的蘇秦(?至公元前284年),雖讀了書,但年長時曾一事無成,弄得:“妻不下織、嫂不為炊、父母不與言。”迫得他苦讀《太公陰符經》,睏乏欲睡時,以尖錐刺股(懸樑刺股),最後學成,成了知名的外交家,開始遊說六國(齊、楚、趙、燕、魏、韓)合縱抗秦,而成就了中國歷史上著­名的“六國拜相”。

三國呂蒙(公元179年-220年),年少時未曾受教育、目不識丁,是東吳孫權手下一名有­勇無謀的小將;後來受孫權與周瑜鼓勵,開始努力修習經典、兵書;進而蛻變成一位智勇雙­全的將領;在三國一場重要戰役中,智取關羽(之後關羽被殺),拿下荊州,改變了三國的歷史。

21世紀的今天和歷史­典故中人事物,雖然相差千年;但透過永無止境的學習,開拓視野,進而改變人生的道理都­是一樣的。讀書、求學、終身學習,就是逆襲貧窮、反轉人生的終南捷徑!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